和阗玉似梅花白,便琢作、梅花式。
一朵特肥余朵弱。
其容一掬,其周一尺,插个匙儿得。
进华秋露亲斟酌,冰雪肌肤沁香墨。
净几明窗端砚侧。
用来一滴,看来一色,神物天然合。
和阗玉似梅花白,便琢作、梅花式。
一朵特肥余朵弱。
其容一掬,其周一尺,插个匙儿得。
进华秋露亲斟酌,冰雪肌肤沁香墨。
净几明窗端砚侧。
用来一滴,看来一色,神物天然合。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和阗玉的美丽与独特。诗人将和阗玉比作梅花,不仅在颜色上“似梅花白”,更在形状上模仿梅花的样式,创造出一朵朵或丰满或纤弱的玉雕梅花。这种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玉的自然形态之美,也赋予了它艺术的生命力。
接着,诗人通过“其容一掬,其周一尺,插个匙儿得”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玉雕梅花的尺寸与细节,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精致的雕刻技艺。这不仅仅是对物体大小的描述,更是对匠人心思细腻、技艺高超的赞美。
“进华秋露亲斟酌,冰雪肌肤沁香墨”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玉的特质。和阗玉如同秋日的露水般纯净,又如冰雪般洁白无瑕,其质地的温润与香气的渗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美感与精神的愉悦。
最后,“净几明窗端砚侧。用来一滴,看来一色,神物天然合”则表达了对和阗玉作为文房用品的赞赏。无论是放置于净几之上,还是映衬在明窗旁,或是与端砚为伴,和阗玉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增添文房之雅致,成为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和阗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艺术创造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