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林乐四首·其四》
《山林乐四首·其四》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山林何所乐,幽处两三家。

曲径新移竹,疏篱旧著花。

岚烟千嶂合,野水一桥斜。

谁道无音乐,渔阳有掺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山林生活画卷。诗人俞德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中隐居者的乐趣与闲适。

首句“山林何所乐”,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问题,引人思考山林之乐所在。接着,“幽处两三家”点明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简朴,暗示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随后,“曲径新移竹,疏篱旧著花”两句,通过描绘新建的竹径和旧有的疏篱旁盛开的花朵,营造出一种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存之感。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花朵则代表着生机与美丽,两者结合,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岚烟千嶂合,野水一桥斜”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壮丽景色。千嶂之上,岚烟缭绕,展现出山峦叠翠的壮观景象;而远处,一条小桥横跨在蜿蜒的溪流之上,桥身斜斜,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谁道无音乐,渔阳有掺挝”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人认为,虽然外界可能认为山林中缺少音乐,但在这里,自然界的风声、鸟鸣、水流声等,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妙乐章。尤其是“渔阳有掺挝”,这里的“渔阳”并非实指,而是借用来形容山林中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自然界的音乐盛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七夕

银汉风休月对弦,灵桥长挂罢星填。

从今祇恐情先老,无复佳期又隔年。

(0)

题郭熙画扇·其一

蹇驴破帽耸鸢肩,石里长松欲到天。

六月尘埃汗如洗,始知立意不徒然。

(0)

题历阳天庆观自然庵

一日复一日,新年即旧年。

本来无欠少,强自起攀缘。

妙悟通三境,清风寄七弦。

升腾如未果,且作地行仙。

(0)

金陵怀古二首·其一

焰燧何劳鼓万牛,聊将一带付幽流。

才闻浮鹢来波上,已见牵羊出石头。

旧穴依然披信汐,古祠谁为荐时羞。

功名到了成何事,扰扰空移夜壑舟。

(0)

又次子椿同君俞三诗·其二

西来不复见青牛,问遍生涯两鬓秋。

但受郢人夸鼻斲,岂知蒙叟是腰舟。

柱头寂寞千年鹤,波面分明一点鸥。

不向虚中问消息,磻溪终老但垂钩。

(0)

题秦君亭·其一

芸阁雠书谢建封,生涯潇洒一枝筇。

曾为剡隐云横水,更作闽游月满峰。

子美藩篱清可造,长卿城郭巧能攻。

拂琴无复尘埃想,落落霜风一晋松。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