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燧何劳鼓万牛,聊将一带付幽流。
才闻浮鹢来波上,已见牵羊出石头。
旧穴依然披信汐,古祠谁为荐时羞。
功名到了成何事,扰扰空移夜壑舟。
焰燧何劳鼓万牛,聊将一带付幽流。
才闻浮鹢来波上,已见牵羊出石头。
旧穴依然披信汐,古祠谁为荐时羞。
功名到了成何事,扰扰空移夜壑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金陵怀古二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对金陵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功名虚幻的深刻感慨。
首联“焰燧何劳鼓万牛,聊将一带付幽流。”以“焰燧”比喻历史的变迁,用“鼓万牛”形容推动历史前进的艰辛,而“一带”则象征着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最终被“付幽流”,暗示历史的流逝和不可逆转。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深沉思考。
颔联“才闻浮鹢来波上,已见牵羊出石头。”通过“浮鹢”和“牵羊”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浮鹢象征着历史的波澜壮阔,牵羊则代表了历史事件的逐渐展开和影响。这两句诗巧妙地将历史的动态过程展现出来,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蕴含了时间的流动感。
颈联“旧穴依然披信汐,古祠谁为荐时羞。”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通过“旧穴”和“古祠”的描写,反映了自然与历史的永恒性。这里的“披信汐”意味着自然界的潮起潮落,而“古祠”则是对历史文化的纪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不变性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
尾联“功名到了成何事,扰扰空移夜壑舟。”是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诗人提出疑问:“功名到了又能如何?”并以“扰扰空移夜壑舟”作为回答,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如同夜间的江水中的船只,虽然忙碌却最终无所获。这句诗深刻揭示了功名的虚幻本质,以及人生追求的无尽循环和空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功名虚妄的深刻反思。
碧空高高火云厚,溽暑著人如中酒。
斗室浑同深甑蒸,当檐恨不栽榆柳。
竹床莞簟卧不得,长箑何曾暂离手。
况逢久旱禾苗乾,桔槔戽水鸣前滩。
农家妇子汗流血,足茧皮焦力已殚。
我庐正与田畴接,默坐思之心恻恻。
安居尚畏炎威逼,天生烝民皆食力,勤者辛劳惰者逸。
愿得飙风驱雨来,比屋俱变清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