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次子椿同君俞三诗·其二》
《又次子椿同君俞三诗·其二》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来不复见青牛,问遍生涯两鬓秋。

但受郢人夸鼻斲,岂知蒙叟是腰舟。

柱头寂寞千年鹤,波面分明一点鸥。

不向虚中问消息,磻溪终老但垂钩。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又次子椿同君俞三诗(其二)》。诗中描绘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首联“西来不复见青牛,问遍生涯两鬓秋”以“西来”和“青牛”为引子,暗喻人生的过往与追寻,而“两鬓秋”则形象地描绘出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如梦,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颔联“但受郢人夸鼻斲,岂知蒙叟是腰舟”运用了两个典故,郢人夸鼻斲与蒙叟是腰舟,分别出自《庄子》中的故事,旨在表达对艺术与哲学的追求与理解。郢人夸鼻斲强调了技艺的高超,而蒙叟是腰舟则是对智慧与境界的隐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与智慧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颈联“柱头寂寞千年鹤,波面分明一点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鹤立于柱头,孤独而长久,鸥飞翔于水面,清晰可见。这一静一动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由的向往。

尾联“不向虚中问消息,磻溪终老但垂钩”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说,不应在虚妄中寻求答案,而应像姜太公一样,在磻溪静静地等待,以垂钓的姿态等待时机的到来。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诗人自身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在平凡中寻找不凡,在等待中把握机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艺术、智慧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和葛德裕寄纸觅兰四绝句·其二

林下无人亦自芳,幽姿闲澹若深藏。

与君坐上添幽客,胜爇金炉百和香。

(0)

次韵蔡德亿年闻子规

逐客思归正倦闻,三更枝上月微昏。

一声梦断湘山曲,千古空馀马足痕。

东郭虽无扬子宅,西枝应有少陵村。

不须宋玉怜憔悴,招得骚人几许魂。

(0)

和刘宾王县尉

鼓箧同游璧水春,桥门争看笔如神。

忽传紫塞军声急,尚喜青山草色新。

傥有风云起英卫,可无胶漆似雷陈。

况闻作尉功奇绝,兵入潢池不动尘。

(0)

和裴主簿九日

欲上高高岭路微,疏林蔽日尚堪依。

枫江水冷天初静,桐井霜乾叶乱飞。

篱下采花人独秀,山头落帽客何稀。

金壶倒尽重沽酒,莫惜朝来更典衣。

(0)

题曹子方诗集后

横槊当年知阿瞒,后来谁复识波澜。

两苏门地陪高咏,千古文章得细论。

耆旧只今无此语,风流端要善清言。

想当巧匠傍观处,洗尽人间斧凿痕。

(0)

从叔君冕见访山间自云平生躬耕钓无求于人中有至乐令某作诗写其萧散之状为赋此篇

青鞋布袜绿蓑衣,满目秋江白鸟飞。

小楫扁舟乘兴出,斜风细雨钓鱼归。

有间茅屋临苍巘,寻个樵夫上翠微。

闲趁牧童吹短笛,倒骑牛背入柴扉。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