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房听雨》
《僧房听雨》全文
唐 / 卢士衡   形式: 七言绝句

古寺松轩雨声别,寒窗听久诗魔发。

记得年前在赤城,石楼梦觉三更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ēngfángtīng
táng / shìhéng

sōngxuānshēngbiéhánchuāngtīngjiǔshī

niánqiánzàichìchéngshílóumèngjuésāngèngxuě

注释
古寺:历史悠久的寺庙。
松轩:种满松树的小屋或书房。
雨声别:雨声与众不同,独特。
寒窗:形容环境清冷,常指刻苦读书的环境。
诗魔发:被诗歌的灵感或魔力所吸引,诗兴大发。
赤城:地名,这里代指一个地方。
石楼:由石头建造的楼房。
梦觉:从梦中醒来。
三更雪:深夜时分的雪。
翻译
古老的寺庙里,松树围绕的小屋中,雨声显得格外不同,长久地听着,让人诗兴大发。
回忆起去年在赤城的时候,半夜在石楼上醒来,发现外面正下着大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古寺中僧人静坐聆听雨声的宁静图景。"古寺松轩雨声别"一句,既设置了环境,也点出了雨声在古寺松林间的独特韵味,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寒窗听久诗魔发"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长时间聆听雨声中,触发了对诗歌创作的灵感,如同被诗意所占据一般。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往事的一种回忆和反思。"记得年前在赤城"直接将读者带到了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而"石楼梦觉三更雪"则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寒冷的夜晚场景,诗人在深夜醒来,听到外面下雪的声音,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感。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古寺环境、雨声中触发的灵感,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的艺术表达。

作者介绍

卢士衡
朝代:唐

卢士衡(?~?),字号不详,疑为江南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黄仁颖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卢士衡曾游天台、钟陵。在《全唐诗》中有卢士衡诗七首。其中有《寄天台道友》:“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另有《灵溪老松歌》、《游灵溪观》、《花落》、《钟陵铁柱》、《僧房听雨》、《题牡丹》。寄情花草山水之间。据记载有“集一卷,今不传”。另有卢士衡诗二首补遗。分别为《松》和《再游紫阳洞重题小松》。?著有《卢士衡集》一卷。
猜你喜欢

送张幼于北上

东京养士弘开馆,西廨怜君别寓居。

经析高谈掌故后,诗成新体建安馀。

暂修孔相门前刺,定得中郎座上书。

独有乡心千里共,淮南秋水报双鱼。

(0)

哭赵司空

同时奏赋谒承明,中岁论交叹死生。

晞世有才非善用,道家为将忌功成。

忽看马鬣新开冢,愁说燕然旧勒铭。

烽火秪今东海上,几多人哭赵营平。

(0)

赠宗二伯昭

早闻名姓著江东,却恨相逢白首中。

楼护不妨游五贵,阮瞻曾亦辟三公。

代人属草辞偏惯,分吏占书意尽通。

春水片帆心万里,看君犹欲破长风。

(0)

将之南都别亲旧因寄寺僧

秣陵城外长干寺,潮落沧江一水涯。

客路欲随南国雁,离筵先就故山花。

因辞宦辙慵奔走,数过空门感岁华。

朝省莫容乡曲贱,此身端合住僧家。

(0)

薛吏部见过

同时分省汉西京,得暇相过盖屡倾。

户外不知芳草歇,林间已是夏虫鸣。

为耽玄理轻辞赋,因卧沧江减吏情。

坐接高谈心自醉,从君将欲弃平生。

(0)

秋日过庆阳伯宴乐园作

第是承恩赐,园因选胜开。

像崤山并凿,穿渭水萦回。

鸟接平津散,花移籞宿来。

曲旃疏绣户,悬榜跨瑶台。

窦氏方通客,梁家更爱才。

绮罗高宴会,珠履尽趋陪。

今日欢犹续,当年宠易裁。

从思汉城隐,讵遣雍门哀。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