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石寻幽径,穷源得梵城。
塔光侵地发,龙气逼山清。
是处堪吾老,何年遂此生。
霜林知客意,一夜战秋声。
傍石寻幽径,穷源得梵城。
塔光侵地发,龙气逼山清。
是处堪吾老,何年遂此生。
霜林知客意,一夜战秋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访幽静之地,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个人境遇。开篇两句“傍石寻幽径,穷源得梵城”表明诗人沿着石头旁的小路深入山林,追寻到了传说中的仙界——梵天之城,这是一个超现实的空间,象征着精神世界的极致境界。
“塔光侵地发,龙气逼山清”两句则是对所到之处景象的描绘。塔光意味着佛教文化的氛围,而“龙气逼山清”则给人一种神秘力量在自然中流动的感觉,使得山川变得异常清新。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更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升华。
接着,“是处堪吾老,何年遂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生命状态的一种期待。这里的“吾老”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晚年的期许,而“何年遂此生”则是对时间流转中个人愿景实现的询问,带有一丝无奈与不确定。
最后,“霜林知客意,一夜战秋声”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霜林即是被霜冻的树林,而“一夜战秋声”则形容了秋风中树叶纷飞的声音,这里不仅描写了自然之声,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行客人的理解。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流畅的笔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吕梁庙中何所祠,汉有关侯唐尉迟。
二公生世本英特,死亦令人俎豆之。
当其二主兴家国,秦王即是刘玄德。
寿亭不遇鄂公遇,事在天为岂人力。
黄河之流声彻天,二公庙食千万年。
不知何年创祠屋,临风为取荒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