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子辽东客,元夕辞家今七夕。
塞中烽火几回看,园里嘉蔬三度折。
今夜月色天下同,牵牛织女精灵通。
乌鹊桥成夜光湿,黄姑渚落秋机空。
再拜持觞问牛女,乞取河流化甘雨。
净洗天兵归内府,万岁千秋奉明主。
江南游子辽东客,元夕辞家今七夕。
塞中烽火几回看,园里嘉蔬三度折。
今夜月色天下同,牵牛织女精灵通。
乌鹊桥成夜光湿,黄姑渚落秋机空。
再拜持觞问牛女,乞取河流化甘雨。
净洗天兵归内府,万岁千秋奉明主。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七夕》诗,以游子和辽东客的身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感悟。首句“江南游子辽东客”,描绘了诗人的漂泊生涯,将自己置于江南与辽东两地的对比之中,凸显了离愁别绪。
接下来,“元夕辞家今七夕”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元宵节已过,七夕又至,更增诗人对家的怀念。诗人通过“塞中烽火几回看,园里嘉蔬三度折”描绘边塞烽火连天与家园田园的变化,寓含战乱与和平的变迁,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今夜月色天下同,牵牛织女精灵通”借月光寄托对牛郎织女的仰望,认为在这团圆之夜,天地间的精灵都相通,渲染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诗人接着写到“乌鹊桥成夜光湿,黄姑渚落秋机空”,形象地描绘了鹊桥相会的场景,以及织女在秋天的空寂。
最后两句“再拜持觞问牛女,乞取河流化甘雨”表达出诗人诚挚的心愿,希望牛郎织女能赐下甘霖,寓意着对丰收和民生福祉的期盼。结尾“净洗天兵归内府,万岁千秋奉明主”则寄寓了对国家安定、君主明德的祝愿,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展现了个人的离愁与期盼,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心冷狙徒,志循教父寻宗祖。
上天秘诀始恢弘,冰雪充灵腑。封闭庚金土釜。
定阴阳、斡旋子午。应时升降,造化希夷,三光明吐。
性命相资,地天交泰分宾主。
湛然昏默契神功,法像周沙普。此理君休轻侮。
莫贪爱、纵心踰矩。一朝功满,三岛同归,名超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