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从洞庭来,非贾即游宦。
宦贾事风樯,谁能乐清晏。
不如蓄书史,万古无与间。
上观尧舜仁,下览魏晋篡。
善恶彼既殊,智巧徒以辨。
君心于此得,用舍不自慢。
堂中罗高厨,户外望鸣雁。
菰菱可采掇,鱼鳖可钓汕。
卒岁身多馀,世俗莫习惯。
船从洞庭来,非贾即游宦。
宦贾事风樯,谁能乐清晏。
不如蓄书史,万古无与间。
上观尧舜仁,下览魏晋篡。
善恶彼既殊,智巧徒以辨。
君心于此得,用舍不自慢。
堂中罗高厨,户外望鸣雁。
菰菱可采掇,鱼鳖可钓汕。
卒岁身多馀,世俗莫习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沅江李氏书堂》,通过对书堂主人的生活选择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船从洞庭来,非贾即游宦”点出书堂主人可能是一位商贾或官吏,他们乘船而来,暗示着人生的浮沉不定。接下来,“宦贾事风樯,谁能乐清晏”表达了对于繁忙仕途的厌倦,认为清闲宁静的生活更为可贵。
诗人进一步提出“不如蓄书史,万古无与间”,倡导读书明理,超越世俗的荣辱变迁。他引用历史典故,通过“上观尧舜仁,下览魏晋篡”,提醒人们在阅读中明辨是非,理解善恶之别。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抉择,而非外在的权势。
“君心于此得,用舍不自慢”表达出对主人心境的赞赏,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淡然自若。书堂内外的景象——“堂中罗高厨,户外望鸣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足的画面,生活简单却满足。最后两句“菰菱可采掇,鱼鳖可钓汕”,进一步强调了书堂生活的自然与惬意,以及与世无争的闲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书堂主人的生活选择,寄寓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淡泊名利、崇尚学问的高尚情操。
夜雨昏昏欲雪天,数家灯火北山前。
乡心认作桑麻路,忽有湖船奏管弦。
欲作雪,先作雨,十月墐户入室处。
东作丰登未可期,南方瘴疠已堪禦。
去年雪不及腊间,霜天桃杏敷红颜。
今年夏竟无冰卖,富屋钱谩堆如山。
秋来数郡融风烈,万舍烟灰千屋拆。
骄阳失性化为霖,鞭蛟笞龙精髓竭。
救火救水不少閒,民生下土何其难。
此时早降六花瑞,时寒休徵犹可还。
雁低楼外彤云起,万里北风开爽气。
雨声一变为霰声,霰效前驱雪踵至。
古称民以食为天,天欲饱民殊易然,但恐燮理无真贤。
果能燮理得真贤,岂不一白二白三白年年当有年。
不可不出城,顽躯百无病。
不可不出城,老眼亦何净。
第一脱俗尘,最便于野性。
第二井不咸,所至水可饮。
第三鱼价贱,第四酒味胜。
第五无火惊,第六无灯禁。
第七航船歌,欸乃亦可听。
尔曹居城中,小屋如败甑。
臭秽之所蒸,面面环厕圊。
五更闻丧鼓,骨肉付烟烬。
巧伪以为生,语无一可信。
妇女狐媚繁,商贾狙诈竞。
天下不皆然,杭城为特甚。
我今才出城,七美一朝并。
眺望心神清,眠卧魂魄定。
空阔水云间,孰谓雪风劲。
寄语城中人,何时免闂阱。
不可不出城,所以发兹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