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作雪,先作雨,十月墐户入室处。
东作丰登未可期,南方瘴疠已堪禦。
去年雪不及腊间,霜天桃杏敷红颜。
今年夏竟无冰卖,富屋钱谩堆如山。
秋来数郡融风烈,万舍烟灰千屋拆。
骄阳失性化为霖,鞭蛟笞龙精髓竭。
救火救水不少閒,民生下土何其难。
此时早降六花瑞,时寒休徵犹可还。
雁低楼外彤云起,万里北风开爽气。
雨声一变为霰声,霰效前驱雪踵至。
古称民以食为天,天欲饱民殊易然,但恐燮理无真贤。
果能燮理得真贤,岂不一白二白三白年年当有年。
欲作雪,先作雨,十月墐户入室处。
东作丰登未可期,南方瘴疠已堪禦。
去年雪不及腊间,霜天桃杏敷红颜。
今年夏竟无冰卖,富屋钱谩堆如山。
秋来数郡融风烈,万舍烟灰千屋拆。
骄阳失性化为霖,鞭蛟笞龙精髓竭。
救火救水不少閒,民生下土何其难。
此时早降六花瑞,时寒休徵犹可还。
雁低楼外彤云起,万里北风开爽气。
雨声一变为霰声,霰效前驱雪踵至。
古称民以食为天,天欲饱民殊易然,但恐燮理无真贤。
果能燮理得真贤,岂不一白二白三白年年当有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方夏季的景象,充满了对丰收和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人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气候的差异,抒发了对天气变化及其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的忧虑。
"欲作雪,先作雨"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期待,希望能够出现降雪或降雨,以解旱情。然而随后便是一连串的地理和气候描述,如"东作丰登未可期"、"南方瘴疠已堪禦"等,透露出诗人对农事的关注以及对未来农业收成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去年雪不及腊间,霜天桃杏敷红颜"表明了上一年虽然没有足够的降雪,但果树却依然结出了果实,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今年夏竟无冰卖,富屋钱谩堆如山"则是对比今年与往年的差异,以及这种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下一段中,"秋来数郡融风烈,万舍烟灰千屋拆"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似乎是在形容自然界的力量和人间的苦难。而"骄阳失性化为霖,鞭蛟笞龙精髓竭"则是对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灾害的一种隐喻。
诗中的后半部分开始转向对救助措施的呼吁和期待,如"救火救水不少閒,民生下土何其难"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紧接着是"此时早降六花瑞,时寒休徵犹可还",显然是在期望着天气的转变,以解除人们的苦难。
最后两句"雁低楼外彤云起,万里北风开爽气"和"雨声一变为霰声,霰效前驱雪踵至"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同时也预示着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民生以及自然规律深刻的理解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