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珠道在岂难求,海变须教鬓不秋。
他日洞天三十六,碧桃花发共师游。
元珠道在岂难求,海变须教鬓不秋。
他日洞天三十六,碧桃花发共师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所作的《金庭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首句“元珠道在岂难求”,以“元珠”比喻道,暗示道的存在如同珍宝般珍贵,但并非难以寻觅。这体现了诗人对道的执着追求与坚信其普遍性。
次句“海变须教鬓不秋”,以“海变”象征世事变迁,而“鬓不秋”则表达出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保持永恒不变,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这里巧妙地将个人精神追求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后两句“他日洞天三十六,碧桃花发共师游”,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仙境景象。诗人想象着未来的某一日,自己能够与师友一同游览洞天福地,欣赏那盛开的碧桃花。这一场景不仅充满了浪漫色彩,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精神世界美好追求的向往。
晨登玄石岭,岭上寒松声。
朗日风雨霁,高秋天地清。
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
洞彻净金界,夤缘流玉英。
泽药滋畦茂,气染茶瓯馨。
饮液尽眉寿,餐和皆体平。
琼浆驻容发,甘露莹心灵。
岱谷谢巧妙,匡山徒有名。
愿言构蓬荜,荷锸引泠泠。
访道出人世,招贤依福庭。
此心不能已,寤寐见吾兄。
曾结颍阳契,穷年无所成。
东西同放逐,蛇豕尚纵横。
江汉阻携手,天涯万里情。
恩光起憔悴,西上谒承明。
秋色变江树,相思纷以盈。
猿啼巴丘戍,月上武陵城。
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云泉不可忘,何日遂躬耕。
蔼蔼紫薇直,秋意深无穷。
滴沥仙阁漏,肃穆禁池风。
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
地清物态胜,宵闲琴思通。
时属雅音际,迥凝虚抱中。
达人掌枢近,常与隐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