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起》
《夜起》全文
清 / 郑珍   形式: 古风

篱头老茭中夜鸣,淅淅飒飒如人行。

开门风过月照地,竹根草脚皆虫声。

菊花未睡解留客,白衣黄帽相逢迎。

人生千岁要有死,百年况是风中镫。

须臾清境偶然得,众人入梦谁当争。

苏张恍惚在人世,但看藻荇仍纵横。

明宵风景纵有此,知否山人呼得醒。

(0)
鉴赏

这首诗《夜起》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描绘了深夜时分的静谧与深思。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独特氛围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篱头老茭中夜鸣”,以“老茭”这一意象,营造出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而“中夜鸣”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淅淅飒飒如人行”一句,通过拟声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夜晚风声的细微与连绵,仿佛是远处的脚步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远。

“开门风过月照地,竹根草脚皆虫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宁静与生机。月光洒落,照亮大地,而竹林与草地间,虫鸣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动与静交织的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思考。

“菊花未睡解留客,白衣黄帽相逢迎”两句,以菊花的开放比喻诗人内心的觉醒与热情,同时,白衣黄帽的相遇,象征着心灵的相遇与共鸣。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人生千岁要有死,百年况是风中镫”两句,直面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将个人的生命比作风中的灯火,既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须臾清境偶然得,众人入梦谁当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静心境的追求与珍惜,同时也反思了社会普遍追求功利与浮躁的心态,提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苏张恍惚在人世,但看藻荇仍纵横”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苏秦与张仪的典故,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同时强调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提醒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不应忘记自然与内心的平衡。

最后,“明宵风景纵有此,知否山人呼得醒”两句,以对未来之景的期待与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觉醒的呼唤,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

整体而言,《夜起》一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自然、社会等多层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位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洞察力。

作者介绍

郑珍
朝代:清   字:子尹   号:柴翁   籍贯:贵州遵义   生辰:1806—1864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猜你喜欢

寄元绪上人

石窗紫藓墙,此世此清凉。

研露题诗洁,消冰煮茗香。

闲云春影薄,孤磬夜声长。

何计休为吏,从师老草堂。

(0)

送僧默然

出家侍母前,至孝自通禅。

伏日江头别,秋风樯下眠。

鸟声猿更促,石色树相连。

此路多如此,师行亦有缘。

(0)

秋日寄李支使

秋思朝来起,侵人暑稍微。

晓眠离北户,午饭尚生衣。

山静云初白,枝高果渐稀。

闻君家海上,莫与燕同归。

(0)

细韵飕飕入骨凉,影兼巢鹤过高墙。

盘根一种依平地,自是梧桐不久长。

(0)

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

(0)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

高阁安仁省,名园广武庐。

沐兰朝太一,种竹咏华胥。

禁静疏钟彻,庭开爽韵虚。

洪钧齐万物,缥帙整群书。

寒露滋新菊,秋风落故蕖。

同怀不同赏,幽意竟何如。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