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荧煌照翠微,古祠犹在旧城非。
残碑蚀土高三尺,老树凌霜大十围。
只手谁扶红日上,寸心曾绕白云飞。
偶来未及椒浆奠,回首青山带落晖。
香火荧煌照翠微,古祠犹在旧城非。
残碑蚀土高三尺,老树凌霜大十围。
只手谁扶红日上,寸心曾绕白云飞。
偶来未及椒浆奠,回首青山带落晖。
这首明代诗人程敏政的《谒狄梁公庙》描绘了一幅古祠祭祀的静谧画面。首句“香火荧煌照翠微”,通过明亮的香火之光映照着山间青翠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次句“古祠犹在旧城非”则暗示祠庙虽历经过往岁月,但依然屹立,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残碑蚀土高三尺”描绘了祠堂内残破的石碑,历经风雨侵蚀,仅剩三尺高,显示出历史的沧桑。而“老树凌霜大十围”则以老树的粗壮和坚韧,象征着狄梁公的精神力量,即使在严寒中也傲然挺立。
“只手谁扶红日上,寸心曾绕白云飞”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对狄梁公的敬仰之情,想象他仿佛独自托起红日,其高尚情操如同白云般飘逸。最后,“偶来未及椒浆奠,回首青山带落晖”表达了诗人自己偶然造访未能献祭,只能在离开时回首眺望,只见青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苍茫,寓含了对先贤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祠庙为载体,通过描绘具体的景象和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狄梁公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