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
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减颜红,摧鬓短。
并不因寒暖。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
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
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减颜红,摧鬓短。
并不因寒暖。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
这首明代诗人俞彦的《生查子(其四)拟孙光宪体》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愁绪。首句“待拔旧愁根”形象地写出主人公试图摆脱旧有的烦恼,但紧接着“忽种新愁换”揭示出新的忧虑又接踵而至,如同春去秋来,循环不已。"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进一步描绘了愁思无尽,仿佛愁苦填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减颜红,摧鬓短”通过描绘面容憔悴、头发稀疏,展现了愁苦对身心的侵蚀。诗人强调这并非因为天气的寒暖变化,而是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忧郁。“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则流露出主人公试图寻求答案,却无人能解其愁苦之深。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愁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水衡之司天下七,算舟通楮时制同。
京师南来四千里,浒墅实当吴会中。
地官主事延平彦,鸾栖旧在吴江县。
政平如水起歌谣,今之歌谣乃重见。
司徒搉课岁有常,数或不经宁惠商。
太原周公有是语,至今传诵盈庙堂。
萧君不苛亦不纵,隐然名为司徒重。
江边野老阅人多,独汲山泉远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