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乾坤灏气盈,多情明月共秋清。
且将照席银缸背,自有窥檐宝鉴明。
但喜人心都爱好,谁知天度不留行。
反身一视真奇特,夜夜神光莫与京。
淅淅乾坤灏气盈,多情明月共秋清。
且将照席银缸背,自有窥檐宝鉴明。
但喜人心都爱好,谁知天度不留行。
反身一视真奇特,夜夜神光莫与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再和前韵(其二)》,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思。首句“淅淅乾坤灏气盈”描绘了秋夜的清新气息,天地间弥漫着浩渺的元气。接着,“多情明月共秋清”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认为它富有情感,与秋夜的清冷相映成趣。
“且将照席银缸背”写诗人借明亮的月光照射在银色的灯盏上,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也暗含了人生的短暂。“自有窥檐宝鉴明”则进一步比喻月亮如同宝镜,照亮了屋檐,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
“但喜人心都爱好”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他欣喜于人们心中对美好的追求。“谁知天度不留行”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人生如白驹过隙,应珍惜当下。
最后两句“反身一视真奇特,夜夜神光莫与京”以奇特的视角收束全诗,诗人通过自我反思,发现夜晚的月光无比独特,无人能及,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月亮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度剖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贝叶松枝想暂閒,半囊乘兴几时还。
船窗月上沧洲远,应有诗题忆旧山。
片云离海屿,吴地去随缘。
托钵应行乞,升床亦坐禅。
舟停上塘雪,寺隔过山烟。
刺史知闻旧,无须觅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