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前韵·其二》
《再和前韵·其二》全文
宋 / 郭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淅淅乾坤灏气盈,多情明月共秋清。

且将照席银缸背,自有窥檐宝鉴明。

但喜人心都爱好,谁知天度不留行。

反身一视真奇特,夜夜神光莫与京。

(0)
翻译
天地间弥漫着浩渺的清气,秋夜的明月深情而清澈。
暂且让明亮的月光照在席上,如同银缸背面的光辉,屋檐下也有如宝镜般明亮。
人们只欢喜人间的美好,却不知天意难留万物行踪。
回首一看,这景象真是独特,每晚的月光都无比辉煌,无人能及京都的神韵。
注释
淅淅:形容轻微的风声或雨声。
乾坤:天地,泛指宇宙。
灏气:形容广大、浩渺的气象。
银缸:古代照明用的银制灯具。
窥檐:从屋檐下看。
天度:天道,自然法则。
反身:回头,反思。
神光:指月亮的光辉,也带有神秘、神圣之意。
京:这里代指京都,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再和前韵(其二)》,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思。首句“淅淅乾坤灏气盈”描绘了秋夜的清新气息,天地间弥漫着浩渺的元气。接着,“多情明月共秋清”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认为它富有情感,与秋夜的清冷相映成趣。

“且将照席银缸背”写诗人借明亮的月光照射在银色的灯盏上,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也暗含了人生的短暂。“自有窥檐宝鉴明”则进一步比喻月亮如同宝镜,照亮了屋檐,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

“但喜人心都爱好”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他欣喜于人们心中对美好的追求。“谁知天度不留行”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人生如白驹过隙,应珍惜当下。

最后两句“反身一视真奇特,夜夜神光莫与京”以奇特的视角收束全诗,诗人通过自我反思,发现夜晚的月光无比独特,无人能及,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月亮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度剖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郭印
朝代:宋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猜你喜欢

送遂良师游天台

贝叶松枝想暂閒,半囊乘兴几时还。

船窗月上沧洲远,应有诗题忆旧山。

(0)

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其四

月色半古寺,虫声杂疏钟。

江城缭山色,星斗摇空濛。

徐行不自觉,徙倚树影中。

忽然变烟雨,江上东南风。

(0)

送净应老道源往浙右

片云离海屿,吴地去随缘。

托钵应行乞,升床亦坐禅。

舟停上塘雪,寺隔过山烟。

刺史知闻旧,无须觅镜传。

(0)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其一

我未识退斋,虚生七十载。

一旦过诸途,未语心先拜。

堂堂眉睫间,礼乐见三代。

正涂日以荒,良心日以坏。

天不产斯人,吾道将畴赖。

(0)

次韵希父见寄二首·其二

腊前墙角见梅花,雪后墙头见月华。

满引浊醪无一事,尽收好处入吾家。

结庐君待归安固,抱瓮侬今老永嘉。

莫道青山便遮断,春风浩荡没津涯。

(0)

又用前韵二首·其一

雕甍华栋照晴空,更忆檐前十八公。

四望川流何富有,一时歌咏许谁同。

海吞万壑苍烟外,地涌双峰白浪中。

洞接仙都春色早,桃花认得鹤溪翁。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