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从左折,云是韬光径。
万绿不见天,风泉满清听。
盘旋竹石间,直上数百磴。
一片江与海,虚白人空暝。
小屋清且幽,啜茗栏栻凭。
法书及名画,摧落数前定。
暮色四山生,禅房落清磬。
云林从左折,云是韬光径。
万绿不见天,风泉满清听。
盘旋竹石间,直上数百磴。
一片江与海,虚白人空暝。
小屋清且幽,啜茗栏栻凭。
法书及名画,摧落数前定。
暮色四山生,禅房落清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名为“韬光庵”的隐居之所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林之静谧、竹石之幽深以及江海之辽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云林从左折,云是韬光径”点明了探访路径,云林作为引导,暗示了此地的隐逸之气。接着“万绿不见天,风泉满清听”描绘了一片葱郁的绿色世界,只有风声和泉水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盘旋竹石间,直上数百磴”描述了攀登的过程,竹石之间曲折蜿蜒,数百级石阶通向未知。这种攀登的过程象征着追求精神境界的艰辛与执着。
“一片江与海,虚白人空暝”则将视野放大至江海,广阔的自然景观与内心的空灵相映成趣,夜晚的寂静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小屋清且幽,啜茗栏栻凭”转而描写庵内的景象,一间小巧而清幽的小屋,诗人在此品茗,倚靠栏杆,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在。
“法书及名画,摧落数前定”提到了庵内悬挂的法书与名画,这些艺术品不仅装饰了空间,也反映了主人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情趣。
最后,“暮色四山生,禅房落清磬”描绘了日落时分,四周山色渐暗,禅房内传来清脆的钟声,整个场景充满了禅意与和谐,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同时也融入了禅宗思想,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