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
卖花声送妆台畔,开篮处、艳紫浓殷。
万朵氤氲,一枝芬郁,和露撚来看。
檀郎昨向鬓边安。镇日对红颜。
从今揉得花魂碎,细匀入、湘摺罗纨。
别样风流,馀香旖旎,犹拟傍云鬟。
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
卖花声送妆台畔,开篮处、艳紫浓殷。
万朵氤氲,一枝芬郁,和露撚来看。
檀郎昨向鬓边安。镇日对红颜。
从今揉得花魂碎,细匀入、湘摺罗纨。
别样风流,馀香旖旎,犹拟傍云鬟。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一丛花·咏玫瑰花》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即将逝去时欣赏玫瑰的情景。"玉人晓起惜春残",以美人清晨起身的细节,展现出对春光将逝的敏感与怜惜。"花事正阑珊",进一步渲染了花朵凋零的氛围。
"卖花声送妆台畔",通过卖花声的描写,引入了玫瑰花的出场,声音与视觉交织,形成生动画面。"艳紫浓殷"四字,直接赞美了玫瑰花的鲜艳色彩和馥郁气息。接下来,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花瓣的质感和香气:"万朵氤氲,一枝芬郁,和露撚来看",表现了玫瑰花的娇嫩与清新。
"檀郎昨向鬓边安",将玫瑰比喻为情人,暗示其被精心插在女子的发鬓间,增添了情感色彩。"镇日对红颜",表达了女子与玫瑰相伴的日常,以及对美的追求。"从今揉得花魂碎",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子对玫瑰的珍爱,甚至愿意将其精华融入衣物中,以保持其香气。
最后三句"细匀入、湘摺罗纨。别样风流,余香旖旎,犹拟傍云鬟",再次强调了玫瑰花的香气如何融入女子的生活,成为她美丽的一部分,增添了浪漫和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玫瑰花的美和女子对美的追求,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花卉的深情赞美和生活情趣的刻画。
豪华相陵豆粥石,坐上珊瑚碎三尺。
那知萧条洙泗间,灶火不星连七日。
我生不复饯文穷,醉眼从来四海空。
一饱便令百忧失,三合红陈等万钟。
君家况有柳枝弱,客恶不容主人恶。
造门果腹姑置之,杜陵寒眼凭君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