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著意红。
人自多愁春自好,天应不语闷应同。
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
窗外数声新百舌,唤回杨柳正眠中。
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著意红。
人自多愁春自好,天应不语闷应同。
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
窗外数声新百舌,唤回杨柳正眠中。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所作,名为《寄恨》。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愁绪和无尽的情思。
“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著意红。”这里描绘了一幅春天细雨中的景象,雨丝如织,轻拂过花枝,使得花朵更加鲜艳。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情感和深厚情感。
“人自多愁春自好,天应不语闷应同。”这两句反映出人在美好的春光中却感到愈发愁绪。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宿命论,认为人的愁绪和自然的美好是相匹配的,而自然界也仿佛能理解人类的情感。
“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这里,“吟笺”指的是诗人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尽管写了许多(千篇),却无法真正地将内心的痛苦和复杂的情绪传递出去。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写作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窗外数声新百舌,唤回杨柳正眠中。”最后两句则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春天百鸟鸣叫的声音从窗外传来,这声音仿佛在唤醒那些正在沉睡中的杨柳。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希望被唤醒,摆脱内心苦恼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独到的感受和深切的情思。
去去重阳越夕间,潇潇风雨作轻寒。
心知又负登高兴,篱菊留来过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