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馀数亩,茅屋小三椽。
鸡犬桃源外,桑麻渭水边。
刳松分野蜜,笕竹引山泉。
便可随君隐,居然谢俗缘。
石田馀数亩,茅屋小三椽。
鸡犬桃源外,桑麻渭水边。
刳松分野蜜,笕竹引山泉。
便可随君隐,居然谢俗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场景。首句“石田馀数亩,茅屋小三椽”描绘了山村的基本面貌,石质的土地上残留着几亩耕地,简陋的茅屋仅有三间,展现出一种朴素而自然的生活状态。
接着,“鸡犬桃源外,桑麻渭水边”两句,通过“桃源”与“渭水”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的幽静与远离尘嚣的氛围。鸡鸣犬吠,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与世隔绝的桃源象征着理想中的避世之地,而渭水边的桑麻则展现了农耕生活的日常景象。
“刳松分野蜜,笕竹引山泉”则是对山村独特自然资源的描绘。诗人通过“刳松”(砍开松树)获取蜂蜜,以及“笕竹”(利用竹子引水)的方式,展现了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智慧。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最后,“便可随君隐,居然谢俗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希望与朋友一起隐居于此,远离世俗的纷扰,过上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愿景。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理想境界的投射。
谁架齐云百尺楼,舞衫歌扇贮风流。
可怜脚力衰多矣,身未上时心已愁。
昔年严大夫,偶来怨迁谪。
我本麋鹿姿,得此已自适。
乘閒陟上方,□寻唐人石。
岂期当三伏,一天云四幂。
快哉风南来,万籁相呼吸。
雨馀禾麻润,是山皆喜色。
一杯倾晚饮,绿瓜间未实。
是非不到耳,休厌山城寂。
树影抹横烟,角声暗落日。
长江去不返,况此百年客。
企首老玉仙,白发何由摘。
屋一百间台十丈,岧峣突兀九霄上。
明月空照八尺床,几点酸风摇穗帐。
离宫金锁掣不开,美人红粉今成灰。
兰麝分恩销馀馥,铜雀飞去无时回。
太官朝暮荐酒脯,迷魂尚爱残歌舞。
恋恋西陵一抔土,上马横槊平日诧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