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釜何如菽水长,毅然投劾奉归装。
共钦箠楚辞巴岭,又听勾稽复楚乡。
鸂鶒下滩谁御史,凤鸾栖棘漫仇香。
绝怜五十三年笔,不草文园封禅囊。
三釜何如菽水长,毅然投劾奉归装。
共钦箠楚辞巴岭,又听勾稽复楚乡。
鸂鶒下滩谁御史,凤鸾栖棘漫仇香。
绝怜五十三年笔,不草文园封禅囊。
这首宋朝廖行之的诗《挽武宣教彻二首(其一)》表达了对逝者高尚节操的敬仰和对其文学成就的惋惜。首句“三釜何如菽水长”,以生活简朴的“三釜”(炊具)与日常饮食“菽水”相提并论,赞扬了逝者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次句“毅然投劾奉归装”则描绘了他决然辞职归乡的坚决行动。
第三句“共钦箠楚辞巴岭,又听勾稽复楚乡”通过“箠楚辞”和“勾稽”这两个典故,赞美逝者在偏远之地仍坚持文学创作,流露出对他在文学领域的执着追求。第四句“鸂鶒下滩谁御史,凤鸾栖棘漫仇香”运用比喻,将逝者比作高贵的鸂鶒和凤凰,即使身处困境,也保持着清高孤傲的品格。
最后两句“绝怜五十三年笔,不草文园封禅囊”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五十三年来笔耕不辍的敬佩,惋惜他未能完成如同司马相如那样的封禅大典文章。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与才情的高度评价。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