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苍龙移玉斗,朱丝乍变南风奏。
女桑再绿竹箘红,三十六陂烟雨中。
香尘脂水随宫沟,谢娘掩幌莺莺愁。
翠涛千里崆峒秋。
半夜苍龙移玉斗,朱丝乍变南风奏。
女桑再绿竹箘红,三十六陂烟雨中。
香尘脂水随宫沟,谢娘掩幌莺莺愁。
翠涛千里崆峒秋。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节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渲染。开篇“半夜苍龙移玉斗,朱丝乍变南风奏”,以奇特的想象开始,将夜晚的宁静与龙的动态结合,同时通过“朱丝”暗示音乐的美妙,仿佛南风也随着这变化而奏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
接着,“女桑再绿竹箘红,三十六陂烟雨中”两句,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女桑再次绿意盎然,竹箘(竹笋)则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与周围的烟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这种色彩的对比和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香尘脂水随宫沟,谢娘掩幌莺莺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香尘和脂水在宫沟中缓缓流动,似乎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与“谢娘掩幌莺莺愁”的情境相呼应。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翠涛千里崆峒秋”一句,以“翠涛”形容远方的山川,仿佛千里之外的崆峒山在秋天里展现出一片翠绿的波涛,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四月时节自然界的美丽与诗人的独特感受,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细雨吹凉入户,閒花扶影移阶。
愁人紫燕相语,古道清风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