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这首诗名为《照镜辞》,创作于宋代,由宋自逊所撰。它通过描绘镜子反射出的明亮秋月和细致入微的发丝,引申出人心各异、难以窥探的哲理。
诗中“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镜中的景象,青铜镜子在秋夜之中映照出清辉璀璨的月光,每一根细微的头发都清晰可见,显示了镜子的明净与精准。
接下来的“人心不同有如面”一句,则引出了主题,即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就像每个人的面孔都不相同。紧接着,“青铜照面不照心”进一步强调了镜子只能映射出外表,而无法触及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随后,诗人通过“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这两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心本应是清明、宁静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使得内心变得混沌、被私欲所蒙蔽。
最后,“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则是诗人的呼吁,他建议人们应该闭上那只能够映射外表的青铜镜子,而不是去打开它,而应当在内心深处寻找真正的明镜,那是一面能照见自己本质的大圆镜。
这首诗通过对比镜中反射与人心世界,启示人们要更加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外表的装饰或是他人的看法。
玉峰虽不高,特立自为顶。
是日秋风佳,趁爽跻层岭。
岭巅有疏轩,游目兴怀永。
南巡返跸来,七旬驹隙影。
愁中瞥眼过,晴定兹徼倖。
黍苗救半收,稻秀芃千顷。
嗟我上农夫,努力期实颖。
用兹稍自慰,希夷寥廓境。
舍利塔当庭,示我观平等。
北地旱实多,愁旱我其常。
去秋今夏涝,愁涝新试尝。
其常却惯经,新试转难当。
分剂各殊致,聊复言其详。
旱如望远人,既至心怡庆。
未至亟望时,无过忧徬徨。
涝如剥床肤,切近灾堪伤。
未离正剧际,其苦难推忘。
以此例旱涝,厥愁易较量。
浩浩气方来,摐摐声未央。
云师何不仁,旱时惟深藏。
涝时乃乘势,大为吾民殃。
天德本好生,无往不复臧。
百神胥受职,悔祸庶降康。
要之均我咎,调幕无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