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旱实多,愁旱我其常。
去秋今夏涝,愁涝新试尝。
其常却惯经,新试转难当。
分剂各殊致,聊复言其详。
旱如望远人,既至心怡庆。
未至亟望时,无过忧徬徨。
涝如剥床肤,切近灾堪伤。
未离正剧际,其苦难推忘。
以此例旱涝,厥愁易较量。
浩浩气方来,摐摐声未央。
云师何不仁,旱时惟深藏。
涝时乃乘势,大为吾民殃。
天德本好生,无往不复臧。
百神胥受职,悔祸庶降康。
要之均我咎,调幕无良方。
北地旱实多,愁旱我其常。
去秋今夏涝,愁涝新试尝。
其常却惯经,新试转难当。
分剂各殊致,聊复言其详。
旱如望远人,既至心怡庆。
未至亟望时,无过忧徬徨。
涝如剥床肤,切近灾堪伤。
未离正剧际,其苦难推忘。
以此例旱涝,厥愁易较量。
浩浩气方来,摐摐声未央。
云师何不仁,旱时惟深藏。
涝时乃乘势,大为吾民殃。
天德本好生,无往不复臧。
百神胥受职,悔祸庶降康。
要之均我咎,调幕无良方。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杂兴》。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旱涝灾害的深切忧虑与思考。
首句“北地旱实多,愁旱我其常”开篇即点明北方地区旱情严重,表达了诗人对旱灾的担忧。接下来,“去秋今夏涝,愁涝新试尝”则描述了去年秋季到今年夏季连续遭遇涝灾的情况,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灾害的频繁与无情。
“其常却惯经,新试转难当”两句,诗人将旱涝灾害比作习惯与新体验,前者让人适应,后者则难以承受,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以此例旱涝,厥愁易较量”表明诗人通过比较旱涝两种灾害,对其带来的愁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着,“浩浩气方来,摐摐声未央”描绘了自然界的风雨之声,预示着灾难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云师何不仁,旱时惟深藏。涝时乃乘势,大为吾民殃”诗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指责云彩在干旱时不现身,而在涝灾时却肆意倾泻,给人民带来灾难,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与愤怒。
最后,“天德本好生,无往不复臧。百神胥受职,悔祸庶降康”诗人认为上天本应爱护生命,但有时却导致灾害,希望诸神能履行职责,减轻人间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与安宁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灾害的忧虑,也有对自然规律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憧憬。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
知君家住象山麓,日有见闻新耳目。
自怜各在天一涯,休誉惟能采乡曲。
却来一见玉溪头,已知标致非凡俗。
等闲挥翰墨淋浪,惠我新诗不金玉。
细将学问说根源,异同更与明朱陆。
吾道工夫有端绪,要是义精仁乃熟。
博文约礼是真传,收拾奇功归谨独。
参前倚衡勿间断,千载断弦端可续。
手披诗卷荷情真,聊以斯言报谆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