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半折閒田地,花自春风月自秋。
认得法轮长转处,可容狮窟护王侯。
袈裟半折閒田地,花自春风月自秋。
认得法轮长转处,可容狮窟护王侯。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首句“袈裟半折闲田地”,以袈裟半折的形象隐喻僧人的生活状态,既展现了修行者的宁静与淡泊,也暗示了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接着,“花自春风月自秋”一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春花绽放于温暖的春风中,而月光则在秋夜中独自皎洁,寓意着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各得其所,同时也暗含了时间流转、世事无常的哲理。
“认得法轮长转处,可容狮窟护王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法轮象征佛法的永恒运转,无论外界如何变迁,佛法之光始终不灭。狮窟护王侯,则是借狮子守护王侯的典故,比喻佛法能庇佑众生,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在佛法的庇护下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宗教意象的结合,表达了对佛法深邃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少年为长史,东去事诸侯。
坐觉千闾静,闲随五马游。
行人楚国道,暮雪郁林州。
他日知相忆,春风海上楼。
几回奏事建章宫,圣主偏知汉将功。
身著紫衣趋阙下,口衔丹诏出关东。
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照中。
远忆故人沧海别,当年好跃五花骢。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