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称西竺,竺庵乃号东。
凡事有对者,如色之与空。
肤语请进之,曰空不空同。
问无对者谁,金仙坐庵中。
竺亦非东西,辩亦无始终。
得句策马归,或或翻壑风。
自来称西竺,竺庵乃号东。
凡事有对者,如色之与空。
肤语请进之,曰空不空同。
问无对者谁,金仙坐庵中。
竺亦非东西,辩亦无始终。
得句策马归,或或翻壑风。
这首诗以禅理入诗,充满了哲思与玄妙。诗人弘历以“东竺庵”为题,巧妙地将佛教中的概念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
首先,“自来称西竺,竺庵乃号东”,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指出东西之相对,暗含了万事万物皆有对立面的道理。接着,“凡事有对者,如色之与空”,进一步阐述了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同物质与虚空的关系,体现了佛家“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肤语请进之,曰空不空同”,诗人以温和的语气邀请读者深入思考,提出“空”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与存在相融合的状态,引导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空”的含义。
“问无对者谁,金仙坐庵中”,这里引入“金仙”,象征着智慧与超脱,提问“无对者”是谁,暗示了在宇宙间存在着超越对立的概念,而“金仙”正是这种概念的化身,坐在庵中静观世间万象。
“竺亦非东西,辩亦无始终”,诗人继续深化主题,指出“竺”(可能指佛教)并非固定于东西之间,辩论也无法穷尽其理,强调了真理的无限性和探索的永续性。
最后,“得句策马归,或或翻壑风”,诗人以自己得到诗句后策马归去的形象,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定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与内心的平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独到理解和艺术化的表达,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池莲向暖。
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遥山在眼。
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小小茶樯,载绝代秾姿,慰侬离索。
色界兜罗参破未,悄与仙鬟商略。
楚峡春酣,梧台月迥,静掩都梁阁。
关河遥夕,碧云幽梦难托。
却忆深院明灯,鬟鸦侧处,碎朵钗边落。
佩远天风珠衱冷,枉觅灵妃旧约。
心苦抛莲,眉长怨柳,凝想屏山角。
馀芳冉冉,水窗清伴羁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