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池莲向暖。
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遥山在眼。
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池莲向暖。
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遥山在眼。
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这首《台城路》描绘了夏日游赏荷花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与自然之美。开篇“去天尺五韦邪杜”,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尺五庄的高远,仿佛与天相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休疑旧梨花店”一句,巧妙地将梨花与荷花进行对比,暗示荷花虽不如梨花常见,却同样美丽动人。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三句,细腻地描绘了荷花池畔的环境,蜘蛛网、青草、破板红桥,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凉的画面,为荷花的出现铺垫了背景。接下来,“池莲向暖,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则转向对荷花的正面描写,温暖的池塘中,绿叶掩映下的莲花在蝉鸣声中绽放,绿荫连绵不绝,生动展现了夏日荷塘的生机与宁静。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一句,通过蜻蜓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荷花池的生动景象,蜻蜓在花间穿梭,增添了画面的活力。最后,“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思考,体现了深邃的情感和哲理。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古老与静谧,老树的摇曳与曲折的回廊,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诗人在此挥毫泼墨,似乎在记录这一刻的美好,同时也寄托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遥山在眼,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则是对远处景色的描绘,山峦叠嶂,诗人凝视着远方,辨识着南谷的高峰,数遍西南的山脉,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与欣赏。
“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则收束全词,描绘了游赏结束时的场景,骑马归来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匆忙而略显落寞,与开头的超然形成对比,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荷花池畔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顾太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