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伤不成哀,放眼阅众死。
短长虽几稀,颇复悟意理。
三十四十间,正似重围里。
被创兼饮血,枕藉动相倚。
脱身老牖下,殆出神鬼使。
疲形堕坚志,冲向驻驰晷。
谬云中有得,寸铁恐难恃。
积伤不成哀,放眼阅众死。
短长虽几稀,颇复悟意理。
三十四十间,正似重围里。
被创兼饮血,枕藉动相倚。
脱身老牖下,殆出神鬼使。
疲形堕坚志,冲向驻驰晷。
谬云中有得,寸铁恐难恃。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杂感(其一)》。诗中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诗人观察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短长虽几稀,颇复悟意理",即使在生死边缘,人们依然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他描绘了战争或困境中的惨状,"三十四十间,正似重围里",受伤者众多,彼此依偎,仿佛身处绝境。
诗人以个人经历为线索,"脱身老牖下,殆出神鬼使",自己能幸免于难,似乎有超自然的力量庇佑。然而,即使如此,"疲形堕坚志,冲向驻驰晷",疲惫的身体并未消磨他的坚定意志,他仍在时间的流逝中奋力前行。
最后,诗人反思自己的得失,"谬云中有得,寸铁恐难恃",虽然有所领悟,但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面对更大的挑战,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个体力量的深刻思考。
梅心乍绽,柳眼微舒,京国春犹早。园林绿少。
度花朝、底似小楼情好。炉烟细袅。
更绛蜡、华筵双照。算者番、客子时光,忍放芳怀老。
回首南州路渺。记去年今日,人被花恼。苔枝斜绕。
缀轻红、似解酬余一笑。春马瘦小。
恋庭际、东风袅袅。问故乡、何异天涯,圆月清宵皎。
西风瑟瑟,恁中秋才过,晚寒微逗。
桂已吹香丛菊蕾,又近重阳时候。
越渚蝉寒,吴天雁老,感序添怀旧。
夜窗闲话,烛花弹落残漏。
记否巷陌斜阳,柴门共倚,小立沉吟久。
一去星霜成五换,独自香残人瘦。
念熟金经,书谙玉箸,日课娱慈母。
愁余含睇,梦中还想携手。
韶光又转梅花,窗几醒人诗眼。
玉笛谁家,婉转东风吹暖。
几回徙倚樱桃下,春聚画栏西畔。
正山城、不夜彩灯笼翠,月华飞满。
奈新来、意味因愁闲咏,辜负轻晴池馆。
早燕迟莺,销却年华强半。
柔丝偏绾愁丝紧,那管离人肠断。
只朝朝、屈指行期愁近,酒怀都懒。
飞絮漫天,掩纸阁、坐到宵深。
狞飙?紧,萧萧竹也难任。
半晌擦檐搔瓦,与丁东铁马,并作清音。寒侵。
怪玉楼,冻和不禁。
多少空江征棹,料征人衣碎,煮酒孤斟。
万玉腾糅,正四垂、阴霰沉沉。
听取洒篷声脆,定触拨、前端离绪,感慨遥吟。
吟未已,还理弦、弹付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