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自洛之越》。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一种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这两句开篇便道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三十岁对于古代而言,是人生鼎盛之年,但诗人却在说自己这些年来,无论是文学(书)还是武功(剑),都未有所成。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经历,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这里的“山水”代表着自然之美,而“吴越”则是指今天的江浙一带,那里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繁华都市(洛京,即今陕西西安)中的世俗纷争感到厌倦。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脱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扁舟”即平底小船,诗人驾着这样的简单交通工具,在广阔的湖海中随波逐流。同时,他用“长揖谢公卿”表达了对朋友的告别和感激之情。
最后,“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诗人在这里提倡一种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无需过分关注世人的评价,只要自己内心快乐,就足够了。这里的“杯中物”很可能指的是酒,象征着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和自我安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感受和经历,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享受当下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