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棹》
《归棹》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烟水萦归思,孤帆绕岸回。

村虚木未脱,秋迥雁将来。

客梦几时罢,江花昨夜开。

匡山如习隐,先筑读书台。

(0)
鉴赏

这首诗《归棹》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船归来时沿途所见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

首联“烟水萦归思,孤帆绕岸回”,以“烟水”和“孤帆”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诗人归心似箭,思绪随着水面的烟雾飘荡,仿佛在寻找归途的方向。孤帆绕岸而回,既表现了归程的孤独,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颔联“村虚木未脱,秋迥雁将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途中所见的乡村景象。秋天的村庄显得空旷而宁静,树木尚未完全落叶,一片生机盎然。远处,大雁南飞,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颈联“客梦几时罢,江花昨夜开”,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外界的自然景象巧妙结合。诗人似乎在梦中与故乡相逢,但梦终会醒,正如江边的花朵,昨日才绽放,今日又凋零。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思考。

尾联“匡山如习隐,先筑读书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匡山,此处借指理想的隐居之地,诗人希望在这里筑起一座读书台,过上远离尘嚣、潜心学问的生活。这一愿望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归途中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庐山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0)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莫,况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0)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0)

塞上曲二首·其一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0)

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0)

送人之荆门

长江风飏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若过旗亭多取醉,不须吊古漫题名。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