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抱池光曲岸平,月临虚槛夜何清。
僧穿小桧才分影,鱼掷高荷渐有声。
因忆故山吟易苦,各横秋簟梦难成。
周颙不用裁书劝,自得凉天證道情。
峰抱池光曲岸平,月临虚槛夜何清。
僧穿小桧才分影,鱼掷高荷渐有声。
因忆故山吟易苦,各横秋簟梦难成。
周颙不用裁书劝,自得凉天證道情。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寺夜景。开篇“峰抱池光曲岸平”与“月临虚槛夜何清”,通过对比强调了山中的宁静和月光下的清幽,设置了整个诗的意境。“僧穿小桧才分影”展示了一位僧人在树下行走,树影为其划分,既写出了僧人的孤独,也烘托出夜色中的一丝生机。紧接着“鱼掷高荷渐有声”,通过水中的生物活动,传达了自然界即使在静谧之中也充满生机的意象。
下片则转向内心世界,“因忆故山吟易苦”表明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伴随着轻声吟咏之苦。"各横秋簟梦难成"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思念在秋夜中无法实现的心境。
最后两句“周颙不用裁书劝,自得凉天證道情”,诗人通过提及古代隐逸周公干不必借助于他物的劝说就能自得其乐,表达了自己在清凉的秋夜中,不需要外界的诱导,就能证悟到道家的真谛和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地深湘渚浪,天远桂阳城。
故里楸花别,诸生柳絮迎。
一夔开迹后,六舞待时行。
子自调新律,吾衰閟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