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去鹤归迟,青山皓首期。
池塘圆草梦,家世受梅知。
拂石和云卧,分鱼换米炊。
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谁。
童去鹤归迟,青山皓首期。
池塘圆草梦,家世受梅知。
拂石和云卧,分鱼换米炊。
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谁。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名为《次韵》。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她对家庭和生活的一种淡然态度。
“童去鹤归迟”一句,描绘了一幅秋季景象:孩子们放学回家,而白鹤却在天际缓缓飞翔,显得分外悠闲。这里的“迟”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鹤飞的姿态,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青山皓首期”,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青山如洗,头顶积雪,显现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美。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远方、对未来某种期待和憧憬。
“池塘圆草梦”一句,通过水面上的草木生长形象,勾勒出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家世受梅知”则是说诗人家中有赏梅之风,而且这一习惯已经成为家学。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清高脱俗,这里诗人通过对梅花的喜爱和了解,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拂石和云卧”一句,直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生活:无忧无虑,与大自然为伴。
最后,“分鱼换米炊”则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写实。诗人通过这类琐碎而平凡的事情,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以及对生命中基本需求的满足感。
“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谁”一句,则是在哲理上反思人生。诗人的态度是:只要能够活得自在,其他都可以放弃。这句话既是对前面所描绘生活景象的一种总结,也是对人生成败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人生智慧的体现,展现了叶茵作为女性诗人的独特情怀与艺术风格。
听涓涓暗响度冰澌,春溶赤阑桥。
正销魂南浦,凌波雒步,捐佩湘皋。
干尔东风底事,皱了一江潮。
休遣迎桃叶,愁打兰桡。
谁破蓝光千顷,是翠禽偷下,惊散鱼苗。
乍流红轻漾,知妒雪初消。
误倾城、横波眉黛,定有人、飞泪湿龙绡。
湔裙侣,试蘋花唱,怨断今朝。
楚畹霜红,湘天雨绿,画中初见娉婷。
墨竹丛丛,鸥波无此风情。
卖珠绿屩归何晚,傍修篁、钏重罗轻。两娥青。
不是甄妃,定是湘灵。
秋娘染尽香螺黛,借浣花诗意,自写飘零。
素手牵萝,朝朝翠袖寒生。
催妆漫和横波婿,怕华年、不到崇祯。笑真真。
万唤千呼,不下罗屏。
绣罗襟底,衬绯霞一抹、烟般月样。
珠纽银镮金压缝,雪色柔肌轻障。
背姆偷裁,嫌郎暗解,软煞桃花浪。
那回初洗,合欢枝上曾晾。
比似钿盒香囊,绣缠弓履,都付檀奴掌。
想见瑶姬临欲睡,反搭红檀衣桁。
入月光阴,浣纱年纪,最忆兜兜巷。
明珰不寄,倚灯空自惆怅。
雅不时宜合。鹿床边、冠梁倒戴,袜绫翻著。
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
歌一曲、竹枝盐角。
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
风雅事,漫依托。南风五月薰帘箔。
遍长安、生衫小扇,又更蕉葛。
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
笑菰黍、同时解缚。
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
菖歜酒,试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