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缕曲·其三端午书感》
《金缕曲·其三端午书感》全文
清 / 樊增祥   形式: 词

雅不时宜合。鹿床边、冠梁倒戴,袜绫翻著。

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

歌一曲、竹枝盐角。

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

风雅事,漫依托。南风五月薰帘箔。

遍长安、生衫小扇,又更蕉葛。

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

笑菰黍、同时解缚。

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

菖歜酒,试斟酌。

(0)
鉴赏

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与个人境遇的独特感受。"雅不时宜合"开篇,暗示了风俗与当前环境的不合拍,接着通过鹿床、冠梁倒戴和袜绫翻穿的形象,描绘了一幅不拘小节的闲适画面,暗寓作者的洒脱个性。

"襱襶衣裳无味客,刘尹门前谢却"引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慕名利的态度,刘尹是东晋名士,此处借以自比。"歌一曲、竹枝盐角"则流露出对民间习俗的喜爱,显示出作者的平民情怀。

"莫作司空贫相语,道侬家、自有麒麟阁"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贫穷,但志向高远,期待有朝一日能建功立业。"风雅事,漫依托"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忘文人风雅。

下片转而描述端午节的景象,"南风五月薰帘箔"描绘出夏日的热烈,"生衫小扇"和"蕉葛"则体现了生活的简朴。"瞥见玉钗垂艾虎,点衬红榴一萼"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节日装饰,透露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笑菰黍、同时解缚"借端午习俗寓意解脱束缚,"风味旧京浑不似,便新冰、脆果都非昨"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今昔变化的感慨。最后以"菖歜酒,试斟酌"收尾,既是对端午饮酒习俗的呼应,也寓含了对人生况味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既有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又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作者介绍
樊增祥

樊增祥
朝代:清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
猜你喜欢

田家谣

长年饭不足,背裂赤日中。

忍饥不肯懒,辛苦求年丰。

今秋幸一熟,天意亦惮穷。

庶几债可了,或有馀粟舂。

团栾共妻子,糠秕一笑同。

焚香答天赐,力作人何功。

君不见前年三百青铜米一斗,又不见去年蕨根掘尽不充口。

妻孥长恐不相守,敢拟如今苏息否。

(0)

信国鲁夫人挽诗二首·其二

曾是王圭坐上人,孰知孟母德无邻。

长怀就养板舆日,一笑能回花县春。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

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

(0)

即事

庭草茸茸书带碧,槛榴粲粲舞裙红。

静观物化机无息,又转薰琴一信风。

(0)

柳梢青·其三

菊谢东篱。问梅开未,先问南枝。

两蕊三花,松边傍石,竹外临溪。尊前暗忆年时。

算笛里、关情是伊。何逊风流,林逋标致,一二联诗。

(0)

别何橘潭

驻马赤栏桥,馀寒著柳条。

舟车富阳路,风雨浙江潮。

惜别津亭暮,思归故国遥。

临行莫惆怅,回日定花朝。

(0)

万寿观

石林和月俯清流,一点红尘不许留。

青鸟岂传金母信,彩鸾应返玉皇楼。

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积香梢径路幽。

午夜鹤翻松顶露,道人睡觉满天秋。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