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王圭坐上人,孰知孟母德无邻。
长怀就养板舆日,一笑能回花县春。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
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
曾是王圭坐上人,孰知孟母德无邻。
长怀就养板舆日,一笑能回花县春。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
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元晋为信国鲁夫人的挽诗第二首,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怀念。首句“曾是王圭坐上人”暗示了鲁夫人过去的尊贵身份,可能是指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崇高。然而,诗人紧接着以“孰知孟母德无邻”来转折,强调鲁夫人如孟母般高尚的品德,她的美德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无人能及。
“长怀就养板舆日”描绘了诗人回忆鲁夫人病中仍关心家庭,即使在行动不便时也尽力照顾家人的场景,感人至深。“一笑能回花县春”则进一步赞美了鲁夫人的乐观与慈爱,即使是微小的笑容也能给周围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两句,通过鲁夫人的诗歌和歌声反映出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苦难的共鸣,她的诗歌如同棘刺中的风,歌声中充满了悲凉的薤露之音。
最后,“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描绘了送葬队伍的盛大场面,以及诗人自己无法亲自尽孝的遗憾,表达了对鲁夫人去世的深深哀痛和对自己未能更好地陪伴的愧疚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鲁夫人的品质赞美和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云山苍苍兮烟木稠,石濑潺潺兮江水流。
故人兮冕旒,先生兮羊裘。
使人皆先生兮谁其伊周?
使人不先生兮谁其巢由?
仕止久速兮舍圣人将安求。
清风一丝兮岂为名钩,蕉黄荔丹兮香火千秋。
岸下几篙兮荣辱之舟,先生一笑兮白云收。
谁谓衡山高,景行思齐而。
谁谓衡麓近,大路莫致之。
衡高麓云邈,洙泗不在兹。
远臣礼乐光,吉月春阳时。
原隰遂咨度,于彼湘之湄。
薄言采芹藻,多士乐且仪。
酌彼百泉水,憩我驷牡驰。
我将布惠泽,我将迪民彝。
我将歌《白驹》,爰求硕人遗。
爰求硕人遗,空谷夫何为。
南山有楩楠,北山有桐椅。
谁谓衡山高,衡麓乃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