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信国鲁夫人挽诗二首·其二》
《信国鲁夫人挽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元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曾是王圭坐上人,孰知孟母德无邻。

长怀就养板舆日,一笑能回花县春。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

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

(0)
翻译
他曾是王座上的贵人,谁能料到孟母美德无人能及。
长久以来,他渴望在轮椅上得到照顾,一个微笑就能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他的诗作如同荆棘中的风,充满痛苦的感受,歌声翻唱《薤露》也满含辛酸。
送别时,车队穿过瑶塘大道,我却无法回报他的深情,心中充满愧疚,如同负薪者般沉重。
注释
曾是:曾经身为。
王圭:古代贵族的代称。
坐上人:尊贵的人。
孰知:谁会想到。
孟母:孟子的母亲,以贤良淑德著称。
德无邻:美德无人能及。
长怀:长久思念。
就养:侍奉、照顾。
板舆:古代一种木制的轻便轮椅。
一笑:一个微笑。
花县春:形容春天般的温暖。
诗感:诗中流露出。
棘风:比喻艰难困苦。
痛苦:内心的苦楚。
歌翻:歌声翻转。
薤露:古代挽歌,表达哀伤。
酸辛:悲痛、辛酸。
送车:送行的车辆。
瑶塘路:美丽的道路。
奔走:忙碌奔波。
愧负:感到愧疚。
薪:柴火,这里比喻微薄的回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元晋为信国鲁夫人的挽诗第二首,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怀念。首句“曾是王圭坐上人”暗示了鲁夫人过去的尊贵身份,可能是指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崇高。然而,诗人紧接着以“孰知孟母德无邻”来转折,强调鲁夫人如孟母般高尚的品德,她的美德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无人能及。

“长怀就养板舆日”描绘了诗人回忆鲁夫人病中仍关心家庭,即使在行动不便时也尽力照顾家人的场景,感人至深。“一笑能回花县春”则进一步赞美了鲁夫人的乐观与慈爱,即使是微小的笑容也能给周围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两句,通过鲁夫人的诗歌和歌声反映出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苦难的共鸣,她的诗歌如同棘刺中的风,歌声中充满了悲凉的薤露之音。

最后,“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描绘了送葬队伍的盛大场面,以及诗人自己无法亲自尽孝的遗憾,表达了对鲁夫人去世的深深哀痛和对自己未能更好地陪伴的愧疚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鲁夫人的品质赞美和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作者介绍

陈元晋
朝代:宋

宋抚州崇仁人,原本蜀人,字明父。宁宗嘉定四年进士。授雩都尉,迁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抚使。嗜学好义,居官有政声。尝建渔墅书院。为文多愤世嫉俗之言,指陈当时利病极痛切。有《渔墅类稿》。
猜你喜欢

潍县八景·其四孤峰夕照

一抹残阳碧映岑,孤峰倒影自成阴。

牧童横笛归家去,鞭趁牛羊出远林。

(0)

代王城

一脉金波唤作泉,孤城小小带疏烟。

从容三让登车后,黼黻炎刘四百年。

(0)

题子陵钓台

云山苍苍兮烟木稠,石濑潺潺兮江水流。

故人兮冕旒,先生兮羊裘。

使人皆先生兮谁其伊周?

使人不先生兮谁其巢由?

仕止久速兮舍圣人将安求。

清风一丝兮岂为名钩,蕉黄荔丹兮香火千秋。

岸下几篙兮荣辱之舟,先生一笑兮白云收。

(0)

岳麓书院舍菜礼成

谁谓衡山高,景行思齐而。

谁谓衡麓近,大路莫致之。

衡高麓云邈,洙泗不在兹。

远臣礼乐光,吉月春阳时。

原隰遂咨度,于彼湘之湄。

薄言采芹藻,多士乐且仪。

酌彼百泉水,憩我驷牡驰。

我将布惠泽,我将迪民彝。

我将歌《白驹》,爰求硕人遗。

爰求硕人遗,空谷夫何为。

南山有楩楠,北山有桐椅。

谁谓衡山高,衡麓乃所基。

(0)

渔父词七首·其七

溪桥竹边有沽酒,携鱼换酒满胡芦。

蓬头月上不觉醉,自卷芦叶吹呜呜。

(0)

龙雾洲雪

此处几人行,隔波摇暮晴。

洲回江似玦,山远雪如城。

离合看双橹,荒寒又一程。

今年梅未醉,最觉别来轻。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