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九月溯沧波,漂泊其如感慨何。
木落江淮秋色老,山连巴蜀暮云多。
草堂猿鹤关乡梦,泽国鱼龙入棹歌。
白发诸兄强健在,采薇空愧首阳阿。
扁舟九月溯沧波,漂泊其如感慨何。
木落江淮秋色老,山连巴蜀暮云多。
草堂猿鹤关乡梦,泽国鱼龙入棹歌。
白发诸兄强健在,采薇空愧首阳阿。
这首元末明初蓝智的《汉江晚望有怀蓝山伯兄》描绘了诗人乘舟逆流而上的景象,深秋时节,木叶凋零,淮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景色显得苍茫而沉寂。山峦连绵,巴蜀之地的暮霭厚重,增添了离愁别绪。诗人寓情于景,猿鹤的哀鸣唤起他对故乡的思念,而江泽中的鱼龙似乎也在唱和着他的棹歌。
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白发丛生,遥想那些健在的兄长,不禁心生惭愧,觉得自己徒然如首阳山采薇的隐士,未能如他们般坚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归宿的深深怀念。
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
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
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
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
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萦江浔。
冈陵稍转露楼阁,沙莽忽尽横园林。
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
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
龙门谁来此中凿,玉简不记何年沉。
泉声可听真众籁,泉意欲写无瑶琴。
斗回地势平如削,䆉稏百顷黄差参。
横开三门两出路,却立两殿当崖阴。
深廊千步抵岩腹,桀木万本摩天心。
碑文磊嵬气不俗,笔划缥缈工非今。
世传仙人家此地,天风泠泠吹我襟。
今人岂解不老术,可怪绿发常盈簪。
根源分明我能说,一室倾里输琅琳。
相高既不拥耒耜,方壮又不持戈镡。
我丁轗轲岂暇议,直喜虚旷开烦襟。
清谣出口若先构,白酒到手无停斟。
山人执袂与我语,留我馈我山中禽。
玲珑当窗急雨洒,窈窕隔溪孤笛吟。
未昏已移就明烛,病骨夜宿添重衾。
神醒气生目无睡,到晓独爱流泉音。
起来身去接尘事,片心未省忘登临。
《游麻姑山九首·其一麻姑山》【宋·曾巩】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萦江浔。冈陵稍转露楼阁,沙莽忽尽横园林。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龙门谁来此中凿,玉简不记何年沉。泉声可听真众籁,泉意欲写无瑶琴。斗回地势平如削,䆉稏百顷黄差参。横开三门两出路,却立两殿当崖阴。深廊千步抵岩腹,桀木万本摩天心。碑文磊嵬气不俗,笔划缥缈工非今。世传仙人家此地,天风泠泠吹我襟。今人岂解不老术,可怪绿发常盈簪。根源分明我能说,一室倾里输琅琳。相高既不拥耒耜,方壮又不持戈镡。我丁轗轲岂暇议,直喜虚旷开烦襟。清谣出口若先构,白酒到手无停斟。山人执袂与我语,留我馈我山中禽。玲珑当窗急雨洒,窈窕隔溪孤笛吟。未昏已移就明烛,病骨夜宿添重衾。神醒气生目无睡,到晓独爱流泉音。起来身去接尘事,片心未省忘登临。
https://shici.929r.com/shici/9BPHZH.html
荒城绝所之,岁暮浩多思。
病眼对湖山,孤吟寄天地。
用心长者间,已与儿女异。
况排千年非,独抱六经意。
终非常情度,岂补当世治。
幽怀但自信,盛事皆空议。
气昏繁霜多,节老寒日驶。
局促去朋友,咄唶牵梦寐。
将论道精粗,岂必在文字?
素馨花、在枝无几。秋入阑干十二。
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兰英菊蕊。
霜蟹年时,香橙天气。总是悲秋意。
问宋玉、当日如何,对此凄凉风月,怎生存济。
还未知、幽人心事。望得眼穿心碎。
青鸟不来,彩鸾何处,云锁三山翠。
是碧霄有路,要归归又无计。
奈何他、水长天远,身又何曾生翼。
手捻芙蓉,耳听鸿雁,怕有丹书至。
纵人间富贵,一岁复一岁。
此心终日绕香盘,在篆畦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