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门舟中》
《石门舟中》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旧识山川竟欲忘,过时梅笋尚初尝。

蝉声水郭邀凉翠,鸥影湖矶弄晚光。

渐有乡船通慰语,难为尘耳得鸣榔。

如何昨夜孤篷梦,只梦京华不梦乡。

(0)
鉴赏

这首《石门舟中》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石门水道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旧识山川竟欲忘,过时梅笋尚初尝”以“旧识山川”与“过时梅笋”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熟悉景物的淡忘,以及对当下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品尝。这里既有时间流转的感慨,也有对生活新体验的期待。

颔联“蝉声水郭邀凉翠,鸥影湖矶弄晚光”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蝉声和鸥影赋予情感,蝉声仿佛在邀请人们感受清凉的翠绿,鸥影则在湖边嬉戏,玩弄着傍晚的余晖。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夏日傍晚水边的宁静与生机,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颈联“渐有乡船通慰语,难为尘耳得鸣榔”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船只逐渐接近家乡,内心涌起的慰藉之情与外界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的“乡船”不仅指实际的船只,也象征着回归家乡的渴望与内心的平静。“尘耳”则比喻外界的纷扰与嘈杂,难以让人心静如水。这一联反映了诗人既渴望归家的温暖,又难以摆脱外界的烦扰的矛盾心理。

尾联“如何昨夜孤篷梦,只梦京华不梦乡”以梦境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昨夜的梦中,他只梦见了繁华的京城,却未梦到自己的故乡。这既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叹,也是对内心深处对故乡深深思念的体现。通过梦境的对比,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空间。

整体而言,《石门舟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舟途中的所见所感,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内心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春晴二首·其二

二月垂杨长绿柯,渔村春坞景融和。

沙边细浪摇芳藻,水上红云映绿波。

风袅钓丝时荡漾,日移花影更婆娑。

径须展此连鳌手,且向樽前醉倒歌。

(0)

和邓慎思诗呈同院诸公三首·其一

秋日同文馆,閒无一事依。

斗羊谁得隽,倦鸟客思归。

寝处还相向,过从不患稀。

何当有星聚,谁为问璇玑。

(0)

夜泊

夜泊寒沙际,江风起旧愁。

离情惟怕晚,归梦又逢秋。

(0)

送赵嗣勋签书昭庆军幕

当时一万言,亲擢自临轩。

况有从前例,难辞不次恩。

下峰云带寺,震泽水浮村。

多少闻名者,争来识状元。

(0)

南柯子/南歌子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

祗恐翰林前世、是襄王。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0)

雷阳书事·其二

一笛一腰鼓,鸣声甚悲凉。

借问此何为,居人朝送殇。

出郭披莽苍,磨刀向猪羊。

何须作佳事,鬼去百无殃。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