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云敛中天,月出万象正。
九野声影消,平湖湛寒镜。
惊风着露草,栖萤光不定。
感新喟时物,金气飒已应。
扶羸捲前幔,销肌怯虚静。
忧来复就枕,萧条发孤咏。
夕云敛中天,月出万象正。
九野声影消,平湖湛寒镜。
惊风着露草,栖萤光不定。
感新喟时物,金气飒已应。
扶羸捲前幔,销肌怯虚静。
忧来复就枕,萧条发孤咏。
此诗描绘了秋夜病中的凄凉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夕云敛中天”,傍晚的云彩散去,天空显得空旷而宁静,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接着“月出万象正”一句,月亮升起,万物在月光下显得清晰而正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九野声影消,平湖湛寒镜”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上,声音与光影都已消失,平静的湖面如同一面寒冰制成的镜子,映照着周围的一切,给人一种深邃、冷静的感觉。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惊风着露草,栖萤光不定”则通过微风吹动露水草叶和萤火虫的闪烁,表现了自然界中的细微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风、露、草、萤,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稍纵即逝的画面。
“感新喟时物,金气飒已应”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秋天的金气(指秋风)已经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引发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
“扶羸捲前幔,销肌怯虚静”描述了诗人因病体虚弱,需要借助外力(可能是他人帮助或自我支撑)卷起前帘,面对空旷、寂静的环境时感到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恐惧。这里既有对身体状况的担忧,也有对孤独、寂寞情绪的表达。
最后,“忧来复就枕,萧条发孤咏”表明诗人因忧虑而再次躺下,面对萧瑟的环境,吟唱出孤独的诗句。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自然、时间等宏大主题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孤独与时间流逝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黄缀庭槐,碧收营柳,朝来画戟霜凝。
更烟霏瑞脑,日丽雕甍。
华阶鹤舞南飞曲,降阿母、青鸟低鸣。
又何须用,金貂换酒,银甲弹筝。相共祝取长生。
记当年此日,光岳钟灵。喜干戈将印,不负蜚英。
旧家燕子归来惯,见滇海、万里波澄。
群仙道是,人间元老,天上长庚。
陆子入金陵,飘飘若神仙。
足著远游履,高咏名都篇。
朝攀虎踞石,夕弄汤池泉。
穷搜六代迹,下拍灵运肩。
它人安得近,相携唯惠连。
眷余卧江海,杖策枉茅檐。
会面惊发改,吐心知性偏。
问渠解绶故,举眼睨青天。
呼酒不停饮,竟醉眠花前。
凌晨告别去,往就丹阳船。
浩荡震泽水,相望空云烟。
东郊春旗平旦回,泰坛灯光夜复开。
太平天子运元极,佳辰令节参差来。
湘南小臣复何有,阳和亦到寒城柳。
巷陌罗幡挂玉叙,楼台画烛临朱牖。
家家夜坐吹笙竽,对此忘却居边隅。
千金斗酒不爱惜,五夜宴客同欢娱。
陈孟公,张子房,两枝玉树临中堂。
高才八韵并倾座,少年百步能穿杨。
驷马初过桑梓里,双星更度银河水。
日射金屏孔雀飞,池开锦浪鸳鸯喜。
洗觥酌君君莫辞,人生难得似君时。
且趁春花欲烂熳,与君终日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