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隐约照东瀛,一碧云连水上横。
鸡犬安恬忘市近,耕桑暇豫觉时清。
花明锦绣春如海,柳飏旌旗绿到城。
重过讲堂应触目,树人何日见阴成。
珊瑚隐约照东瀛,一碧云连水上横。
鸡犬安恬忘市近,耕桑暇豫觉时清。
花明锦绣春如海,柳飏旌旗绿到城。
重过讲堂应触目,树人何日见阴成。
此诗描绘了黄县道中的壮丽景色与宁静生活。首句“珊瑚隐约照东瀛,一碧云连水上横”以珊瑚为喻,生动地展现了水面上波光粼粼、云影倒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清新的氛围。接下来,“鸡犬安恬忘市近,耕桑暇豫觉时清”两句,通过鸡犬的悠闲自得,侧面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远离都市喧嚣,人们在农事之余,感到时光静好,心境清明。
“花明锦绣春如海,柳飏旌旗绿到城”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花朵盛开如同锦绣铺陈,春意盎然;柳条随风飘扬,仿佛旗帜般将绿色延伸至城市,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画卷。最后,“重过讲堂应触目,树人何日见阴成”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人才培育的深切关注,即使再次经过讲堂,也希望能见到树木成荫,象征着培养出众多人才的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乡村风光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热切期盼,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