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元宵渐度全,西楼惠远炬重燃。
今朝例举东山客,大宛谁知北谷仙。
玉树尚馀延喜玉,钱家那藉买灯钱。
却欣节事酬将罢,明日摛词有静缘。
历历元宵渐度全,西楼惠远炬重燃。
今朝例举东山客,大宛谁知北谷仙。
玉树尚馀延喜玉,钱家那藉买灯钱。
却欣节事酬将罢,明日摛词有静缘。
此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对节日的感慨。首句“历历元宵渐度全”点明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庆祝活动逐渐展开。接着“西楼惠远炬重燃”描绘了灯火辉煌的场景,仿佛是历史的重现,增添了节日的庄重感。
“今朝例举东山客,大宛谁知北谷仙”两句运用典故,以“东山客”和“北谷仙”象征文人雅士,表达了对文人聚会的向往与尊重。“玉树尚馀延喜玉,钱家那藉买灯钱”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精神文化的珍贵,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也难以用金钱衡量这种文化价值。
最后,“却欣节事酬将罢,明日摛词有静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结束后的平静生活的期待,以及对未来创作的憧憬。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传统节日的赞美,也有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开岁已五日,良辰诚蹉跎。
悟彼时鸟鸣,往游山之阿。
平明发阴壑,亭午憩阳坡。
崖障献奇峭,水木呈清华。
幽谷既深入,茂林仍远过。
迢迢蹊绝踪,隐隐泉齧沙。
涉涧固洄沿,陟岘复巍峨。
舍舆挹飞流,停策引芳柯。
石畬忽云拥,岩度亦星罗。
土啬念唐风,民勤怀豳歌。
羽檄起淮甸,烽火连浙河。
无地可投足,此山思结萝。
良俦愆我素,荏苒当如何?
长啸临逝川,汩汩感人多。
大堤人家花绕屋,大堤女儿美如玉。
早年不肯习桑麻,日唱花间《大堤曲》。
十五豪家作侍姬,歌声送云双雁飞。
春衫遍□红石竹,云鬓斜□黄蔷薇。
舞倦歌阑三十五,赎身再嫁海商妇。
海商岁岁入南番,空房夜夜相思苦。
东邻女嫁西邻农,夫耕妇织甘苦同。
百年相守无不足,岂识花间《大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