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彼南山小众山,霜明红树碧云寒。
馀清入座把不尽,积翠浮空染未乾。
漠漠祇愁晴雾隔,霏霏休待夕阳看。
何人会得悠然趣,前有陶公后有韩。
观彼南山小众山,霜明红树碧云寒。
馀清入座把不尽,积翠浮空染未乾。
漠漠祇愁晴雾隔,霏霏休待夕阳看。
何人会得悠然趣,前有陶公后有韩。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林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山在霜雪映照下的独特风貌。首句“观彼南山小众山”,以对比手法突出南山的巍峨与众多小山的渺小,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接着,“霜明红树碧云寒”一句,通过霜雪的明亮与红树的鲜艳,以及远处碧云的冷色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秋日山林的冷艳之美。
“馀清入座把不尽,积翠浮空染未乾”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清新空气和满眼的翠绿,仿佛空气都充满了生机,而山色则如同被染料浸透,尚未完全干涸,形象地表现了山林的鲜活与丰盈。
“漠漠祇愁晴雾隔,霏霏休待夕阳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雾气的担忧,担心晴天时雾气散去,美景不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与留恋。最后一句“何人会得悠然趣,前有陶公后有韩”则借用了陶渊明和韩愈的典故,表达了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的某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山秋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双杏堂深,山明水秀潆洄著。
稳铺心事做平生,不买颦眉错。是则苍髯白发。
笑微微、朱颜自渥。一团春意,半隐风流,他谁能学。
六十年华,又从今起新花甲。
葵榴初艳芰荷香,争赴开筵约。家庆真堪恣乐。
碧瑶杯、须拚满酌。瑟琴声里,弟劝兄酬,儿歌孙拍。
世间最有诗人傲,龙马行天不受鞿。
钟鼎何如白木镵,轩裳得似绿蓑衣。
舍人锦好宜遭卷,谏议茶清亦取讥。
近代后翁尤卓绝,客来无语袖金归。
女生愿有家,名妾以不聘。
田里亦慕君,又恶不由正。
欲行不问涂,已破宁顾甑。
耕蚕无一廛,庖井要三径。
还家忧患馀,挽须儿女竞。
十年宁有此,一寒可无命。
平生晁夫子,得士公室庆。
稍无车马音,复作宾客请。
论文到韩李,念旧说苏郑。
长年断消息,独语谁和应。
此生恩未报,他日目不瞑。
归卧无好怀,扣门有佳听。
诗来雪霜后,更觉天宇净。
少好老未工,持刃授子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