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泻飞泉,长松间修竹。
茫茫浦光净,遥岑翠如沐。
林扉静半掩,水槛萦六曲。
送客出衡门,扁舟荡空绿。
石壁泻飞泉,长松间修竹。
茫茫浦光净,遥岑翠如沐。
林扉静半掩,水槛萦六曲。
送客出衡门,扁舟荡空绿。
这首明代诗人吴伯宗的《题山水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山水画卷。首句“石壁泻飞泉”以生动的动态形象,展现了山石间飞流直下的泉水,富有画面感。接着,“长松间修竹”进一步描绘了青翠的松树与挺拔的竹子相映成趣,增添了生机和清幽的气息。
“茫茫浦光净”描绘了开阔的水面,光线明亮,湖面如镜,一片宁静。“遥岑翠如沐”则运用比喻,将远处的山峦比作正在沐浴的翠色,形象地表现出山色的清新与湿润。
“林扉静半掩,水槛萦六曲”细腻地刻画了环境的静谧,树林的小门半掩,水边的栏杆曲折有致,透露出主人的雅致情趣。最后两句“送客出衡门,扁舟荡空绿”,以送别场景收尾,扁舟在碧波中轻轻荡漾,给人留下悠然离去的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静美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岩头有石人,为我下嶙峋。
脚踏破履五十两,身披旧衲四十斤。
任重致远香象力,餐霜坐雪金刚身。
夜寒双虎与温足,雨后秃龙来伴宿。
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
夜来拾得遇寒山,翠竹黄花好共看。
同来问我安心法,还解将心与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