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
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
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
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
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
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创作的,其深蕴含蓄,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状况的感慨。诗人通过“祖席为谁设,诸公愧二疏”开篇,表达了一种无奈与自责之情,似乎是在反思某些失落或未能达成的事物。
接下来的“虽无人主眷,赖有史官书”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历史记载的依赖和信任,即便是个人遭遇不到重视,也希望通过文献记录留存下来。随后的“故里山川近,都门供帐初”则描绘了一种亲切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似乎是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生活的某些变迁。
“百城图画笔,几两送寒车”一句中,“百城图画笔”可能是指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回忆和记录,而“几两送寒车”则透露出一种对贫穷、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受。紧接着的“老氏先知足,逋翁晚定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平常心态,即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满足,并且能够为将来做出一些准备。
最后两句“萧生亦宫傅,岁晏竟何如”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探问。诗人似乎在质疑自己年华渐老,而生活和事业是否有所成就,这种自我怀疑与不安的情绪是非常深刻的人生体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历史记忆以及现实处境的一系列复杂情感。
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
共载人皆客,离家春是秋。
远山方对枕,细雨莫回舟。
来往南徐路,多为芳草留。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隋宫。
花开花谢还如此,人去人来自不同。
鸾凤调高何处酒,吴牛蹄健满车风。
思量只合腾腾醉,煮海平陈一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