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致仕后寄白莲然公》
《致仕后寄白莲然公》全文
宋 / 晁说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僧衣换却朝衣尽,知悔知非恐不任。

磬韵应怜持课罢,香销当识坐禅深。

芭蕉庭下三身正,蟋蟀床头百虑侵。

忆我白莲庵里士,几年消息亦沉沉。

(0)
注释
僧衣:僧人的日常服装。
朝衣:官服或朝廷官员的服装。
悔:后悔。
非:错误。
磬韵:寺庙中敲磬的声音,表示功课结束。
怜:怜悯。
持课:进行宗教课程或修行。
香销:香火燃尽,通常指禅修或静思。
坐禅:佛教中的静坐冥想。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常用于象征清净。
三身正:佛教中指身心口三者合一的正道。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象征着时光流逝。
百虑侵:众多忧虑困扰。
白莲庵:指一座以白莲为标志的庵堂,可能是个修行场所。
沉沉:形容消息断绝或寂静无声。
翻译
僧人的日常衣物已经全部换成了僧袍,深知悔过和是非之分,恐怕难以胜任世俗责任。
敲磬的声音想必是因为课业结束后的怜悯,香烟消散揭示了禅修的深度。
芭蕉在庭院下挺立,象征着佛法的清净,床头的蟋蟀声则带来纷扰思绪。
想起我在白莲庵里的同修,他们的消息如今也杳无音信,沉寂无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致仕后写给白莲然公的一首表达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僧衣与朝衣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现世纷扰的超脱。"僧衣换却朝衣尽"描绘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后的转变,暗示着对世俗责任的放下。

"知悔知非恐不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行为的反省,担心自己是否还能承担得起世俗的忧虑。接下来的两句,"磬韵应怜持课罢,香销当识坐禅深",通过描述寺庙中的宁静生活,如磬声悠扬和香烟袅袅,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芭蕉庭下三身正,蟋蟀床头百虑侵"运用自然景象,以芭蕉和秋虫象征内心的清净与外界烦恼的侵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最后,诗人以"忆我白莲庵里士,几年消息亦沉沉"收尾,表达了对白莲然公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两人共同经历的岁月和彼此境况的关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超脱的文人情怀。

作者介绍
晁说之

晁说之
朝代:宋   字:以道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生辰:1059年—1129年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猜你喜欢

和李子仪到山居

接得新诗喜有馀,诗中字字说山居。

固知还舍方为乐,亦悟浮名总是虚。

无计林间闲放鹤,何时湖上静观鱼。

我心万事都无累,祇欠归来得自如。

(0)

和天予即席咏岩桂

衰病无悰日日加,喜君来自帝王家。

素娥正驾一轮玉,老桂方开双树花。

置酒虽欣陪重客,侑樽还愧乏名娃。

莫辞今夕如泥醉,须念明朝各一涯。

(0)

用前韵示三七侄

吾家小阮亦贤哉,又得携壶为我来。

应念难逢重九节,要陪痛饮十分杯。

头添白发那能久,眼看黄花有几回。

颇恨病衰鲸量减,只将笑口为君开。

(0)

登舟

天怜行客困阳秋,许舍车徒上小舟。

十里好风袪滞思,一溪寒水助清游。

(0)

送安老

师走丛林不计年,若为犹未了因缘。

万年有路何妨去,透取无生不二禅。

(0)

和周明瞻秋香五首·其一

落叶初辞万木林,谁将翡翠屑寒金。

朝来散入亭前树,着处幽香欲满襟。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