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有石人,为我下嶙峋。
脚踏破履五十两,身披旧衲四十斤。
任重致远香象力,餐霜坐雪金刚身。
夜寒双虎与温足,雨后秃龙来伴宿。
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
夜来拾得遇寒山,翠竹黄花好共看。
同来问我安心法,还解将心与汝安。
岩头有石人,为我下嶙峋。
脚踏破履五十两,身披旧衲四十斤。
任重致远香象力,餐霜坐雪金刚身。
夜寒双虎与温足,雨后秃龙来伴宿。
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
夜来拾得遇寒山,翠竹黄花好共看。
同来问我安心法,还解将心与汝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岩头有石人”、“脚踏破履五十两”、“身披旧衲四十斤”等,生动地刻画出这位隐士的外在形象,透露出一种朴素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任重致远香象力,餐霜坐雪金刚身”,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精神力量,他如同香象般承载着沉重的负担,却能坚韧不拔,即使面对严寒与风霜,也如同金刚般坚不可摧。这种精神象征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困难的无畏面对。
“夜寒双虎与温足,雨后秃龙来伴宿”,通过自然界的动物形象,如“双虎”和“秃龙”,与隐士的生活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他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状态。
“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这两句则暗示了隐士内心的探索与追求。顽砖虽未发光,但象征着他的智慧尚未完全展现;舌底流泉梅未熟,则可能寓意着他正在思考和探索的真理,就像未成熟的梅子一样,需要时间去成熟。
最后,“夜来拾得遇寒山,翠竹黄花好共看。同来问我安心法,还解将心与汝安”,这一段表达了隐士与另一位智者相遇的情景,他们共同欣赏自然之美,探讨生活的真谛。这段对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隐士对于心灵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隐士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然、智慧与和谐生活的深刻思考。
我并青山行,山行信多景。
渊潭清见底,杉桧翠交影。
况当冱阴天,风日凄以冷。
萧萧晚雨霁,突兀见斯岭。
岩峦互回合,洞壑极冲静。
有如画图开,不用丹青炳。
曩时董学士,探胜得真境。
眷兹心赏谐,更将文字骋。
至今凛清风,未觉岁月迥。
赏音会有人,二妙复来省。
阳春一继和,笔力肆豪猛。
小子忝后尘,盛事心已领。
揽旧又感今,中怀益耿耿。
沉吟久伫立,前峰欲含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