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风寒朔霰飘,征鸿万里去迢迢。
未过汉水头先白,欲度衡阳湿未消。
和曲人稀冰柱促,折梅驿断素书遥。
天南望尽无消息,目送湘云未可招。
楚塞风寒朔霰飘,征鸿万里去迢迢。
未过汉水头先白,欲度衡阳湿未消。
和曲人稀冰柱促,折梅驿断素书遥。
天南望尽无消息,目送湘云未可招。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在寒冷的北风中长途迁徙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坚韧。首句“楚塞风寒朔霰飘”以楚地的边塞为背景,点明了环境的寒冷与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征鸿万里去迢迢”一句,通过“征鸿”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大雁长途跋涉的艰辛与遥远,展现出它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未过汉水头先白”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雁的羽毛比作白雪,既表现了大雁飞行的高度,也暗示了它们在长途迁徙中的疲惫与衰老。“欲度衡阳湿未消”则进一步强调了大雁迁徙途中的困难与挑战,湿气未散,意味着它们面临的不仅是体力上的考验,还有环境条件的不利。
“和曲人稀冰柱促,折梅驿断素书遥”两句,通过“和曲”、“冰柱”、“折梅”、“驿断”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大雁迁徙途中的孤独与艰难。冰柱的密集、折梅的断折、驿站的断绝、书信的遥远,都暗示了大雁在迁徙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与孤独感。
最后,“天南望尽无消息,目送湘云未可招”表达了诗人对大雁迁徙的深切关怀与无奈之情。在天的尽头,诗人无法得知大雁的消息,只能默默目送它们远去,心中充满了对它们安全抵达的深深忧虑与期盼。整首诗通过对大雁迁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壮丽景象,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
晞阻谓有穷,讯高云可达。
剪削何当上,冥昧且兹发。
天表既排度,山野遂侈阔。
新禅宅窈窱,古隘际阊阖。
松莽非人宁,芝秀有真掇。
耸崖愕四矫,潮江眙两匝。
纬带万畛殊,烟云千里合。
归乘中谷风,萧条感林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