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欲雪》
《欲雪》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今年麦中熟,饼饵不充口。

老农畏冬旱,薄雪未覆亩。

骄阳引狂风,三白知应否。

久晴车牛通,薪炭家家有。

唯有口腹忧,此病谁能救。

达官例谋身,一醉日自富。

尚应天悯人,云族朝来厚。

飞花得盈尺,一麦可平取。

(0)
注释
饼饵:面食,这里指代粮食。
冬旱:冬季的干旱。
三白:指连续三场雨。
薪炭:柴火和木炭。
口腹忧:饮食方面的忧虑。
达官例谋身:有权势的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云族:云层,比喻天气变化。
盈尺:形容花瓣堆积得很厚。
平取:平均分配或公平获取。
翻译
今年麦子成熟时,饼食却填不饱肚子。
老农担忧冬天干旱,薄薄的雪还不足以覆盖田地。
烈日引来狂风,是否还会下三场雨呢?
连续晴天,车辆和耕牛都能通行,柴火木炭家家都有储备。
只有吃饭的问题让人忧虑,这病痛谁能解救呢?
达官贵人只顾自身利益,每日沉溺于酒色以求富有。
上天或许会怜悯百姓,云层增厚预示着可能下雨。
飘落的花瓣已有一尺厚,一场好雨能让麦田丰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欲雪》,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季节却面临冬旱和粮食不足的困境。诗中通过"今年麦中熟,饼饵不充口"表达了农民对粮食的渴望,"老农畏冬旱,薄雪未覆亩"则反映出他们对降雪的期盼,因为薄雪能缓解干旱。"骄阳引狂风,三白知应否"暗示天气变化不定,令人担忧。

诗人对比了达官贵人的生活态度,他们"一醉日自富",而百姓却为生计忧虑,"唯有口腹忧,此病谁能救"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感慨。然而,诗人也寄希望于上天的怜悯,"尚应天悯人,云族朝来厚",期待云层增厚带来雪兆。

最后两句"飞花得盈尺,一麦可平取"描绘了积雪覆盖麦田的场景,象征着丰收的可能,表达了农民对雪后丰收的期待。整首诗以农民的视角,展现了社会贫富差距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公正与同情的呼唤。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拟玉溪体赋醴泉墅海棠二首·其一

东皇张饮锦周遭,华艳偏宜望处高。

结绮楼深迷玉树,销金帐暖醉羊羔。

先驱瑞节眩秾李,近侍舞衫环茜桃。

乞得巫云来芘护,蜚廉作横未应饕。

(0)

自七曲祠下乘马至上亭二首·其二

仗卫森严九虎关,从前错为敌人宽。

那知黄竹瑶池梦,历尽青天蜀道难。

回首烟尘三辅隔,惊心风雨五更寒。

淋铃一曲上亭驿,好并千秋金镜看。

(0)

夔门邂逅同年汪丈奉议示诗和吟三首·其二

鹏风九万是修程,驷马何妨缓辔行。

圣治今方法元祐,白头尽耐立功名。

(0)

施兄折赠苔梅将以二绝和韵谢之·其二

枯木岩前不受寒,几曾披腹诧琅玕。

春风何限閒花草,岁晚贞心要耐看。

(0)

季夏郊墅即事·其十二

怒雷送雨五更残,文石花藤探借寒。

腥秽百年须一洗,五云深处是长安。

(0)

和虞使君撷素馨花遗张立蒸沉香四绝句·其三

绿云影覆白云英,馥郁秋风不易陈。

休遣江南誇艳曲,朝朝琼树眼中新。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