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
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古来尧舜有巢由。
江海去悠悠。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
我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
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
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古来尧舜有巢由。
江海去悠悠。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
我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
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
这首《木兰花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广文克明的菊隐为背景,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词中“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开篇,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暗示了主人公的隐逸身份。接下来,“甚黄菊如云”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隐者沉浸于菊花的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世俗的呼唤置若罔闻。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进一步刻画了隐者的洒脱,即使没有酒,也能在东篱下自得其乐,那份自在风流令人称羡。词人笔下的隐者与客人共享朝餐,笑谈落英缤纷,表现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古来尧舜有巢由,江海去悠悠”引用古代隐士巢父、许由的典故,表达对逍遥江湖的向往。词人劝告女子不必因远离尘世而抱怨,隐居生活自有其乐趣。最后,“我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表明词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认为隐居与否皆由个人意愿决定,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那样随遇而安。
结尾处,“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则展现出隐者热情好客的一面,对于来访的朋友,他们会杀鸡做饭,表示欢迎。整首词通过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