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其一》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其一》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浮云捲尽秋天高,月光照水翻金涛。

临溪酌月羞溪毛。

举杯未饮欲谁酬,兹非沈谢须刘曹。

(0)
注释
浮云: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秋天:指季节。
高:形容天空广阔。
翻金涛:比喻月光下的水面泛起金色波纹。
酌:饮酒。
羞溪毛:形容溪边草木在月光下显得娇羞。
酬:应答,共饮。
沈谢:沈约、谢朓,南朝著名诗人。
刘曹:刘桢,三国时期诗人,此处泛指才子。
翻译
浮云卷走了秋天的高远,月光洒在水面泛起金色波涛。
对着溪流饮酒,连溪边的草木都感到羞愧。
举杯还未饮下,想找谁来共饮,这可不是沈约、谢朓和刘桢他们的诗情酒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题为《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内心的情感流动。

"浮云捲尽秋天高" 一句描绘了一幅清朗的秋日天空,云朵散去,露出高远的蓝天,给人以辽阔和自由之感。紧接着的 "月光照水翻金涛" 则是夜景,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如同翻滚的金波,让人感到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情境。

第三句 "临溪酌月羞溪毛" 中,诗人站在溪边,举杯对月,似乎有些羞涩之情。这里的 "羞溪毛" 可能是因为月光下的溪水如同细毛,或许诗人心中有所思,不忍心饮酒,感到一丝羞愧。

最后两句 "举杯未饮欲谁酬,兹非沈谢须刘曹" 表达了诗人的困惑与无奈。他举起酒杯,却不知该向谁倾诉自己的情感。这里的 "沈谢" 指的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和谢灵运,而 "刘曹" 则可能指的是更早一些的文学巨匠,如刘桢、曹植等。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孤独与挑战,寻找知音却又感到无从酬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才华。王之道以此诗表达自己的文学追求,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寻找共鸣者的心声。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其三

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

(0)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其一

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

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

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

(0)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其一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

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

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

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

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

(0)

韩干马十四匹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騣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

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0)

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

冗士无处著,寄身范公园。

桃李忽成阴,荠麦秀已繁。

闭门春昼永,惟有黄蜂喧。

谁人肯携酒,共醉榆柳村。

髯卿独何者,一月三到门。

我不往拜之,髯来意弥敦。

堂堂元老后,亹亹仁人言。

忆在钱塘岁,情好均弟昆。

时于冰雪中,笑语作春温。

欲饮径相觅,夜开丛竹轩。

搜寻到箧笥,鲊醢无复存。

每愧烟火中,玉腕亲炮燔。

别来今几何,相对如梦魂。

告我当北渡,新诗侑清樽。

坡陀太行麓,汹涌黄河翻。

仕宦非不遇,王畿西北垣。

斯民如鱼耳,见网则惊奔。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浑。

刑政虽首务,念当养其源。

一闻襦裤音,盗贼安足论。

(0)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