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至乐是无音,会意深时岂在琴。
律管候知残腊气,梅花描出老天心。
何愁病骨医无药,祇恐春杯醉不任。
痴坐白头何所有,满庭芳草雨中深。
从来至乐是无音,会意深时岂在琴。
律管候知残腊气,梅花描出老天心。
何愁病骨医无药,祇恐春杯醉不任。
痴坐白头何所有,满庭芳草雨中深。
这首诗以“庄定山先生闻受平湖典教叠韵赠六律依韵奉答(其五)”为背景,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全诗以音乐与自然景象为引子,抒发了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联“从来至乐是无音,会意深时岂在琴。”开篇即点明了音乐之美在于其内在的意境,而非外在的形式,强调了心灵与自然和谐共鸣的重要性。接下来,“律管候知残腊气,梅花描出老天心。”通过描述冬日里律管感知到残冬的气息,以及梅花描绘出上苍的心意,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
颔联“何愁病骨医无药,祇恐春杯醉不任。”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身体有恙也不惧怕,反而期待着春天的到来,享受美酒带来的欢愉,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积极的态度。
尾联“痴坐白头何所有,满庭芳草雨中深。”以痴坐白头的形象,表达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即便如此,诗人依然能在满庭的芳草中找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自然景象和生活情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维泰元,象帝之先。纲纪三才,遍周八埏。
皇皇天地,畴阖畴辟。于维泰元,潜运无极。
风雨雷露,维日月星。咸若其时,克顺克成。
胎卵湿化,生育孳遂。灭除灾凶,增长福艾。
四序既宜,八表既安。孰司其柄,于维泰元。
嘉牲烨烨,陶匏涓洁。聿来骏奔,灵爽斯达。
以莫不虔,以莫不馨。元化絪缊,泰阶底平。
衰翁三月不出城,春深早已过清明。
西原偶尔踏芳草,且幸春光犹未老。
桃花半笑如有情,新柳垂青度妖鸟。
溪声送客去潺潺,村落迎人来渺渺。
步入翠红径,松烟逸高兴。
堕紫惜年华,绿阴怡日静。
嗟我尘埃人,幽境罕相并。
不如野鸦明月巢林隈,空怜海鹤来往啄苍苔。
喜来悲晚从徘徊,斜日寒山又欲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