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白髭须,僧年八十馀。
已成重阁在,别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小师南北去,近日各无书。
白发白髭须,僧年八十馀。
已成重阁在,别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小师南北去,近日各无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逾八旬的僧人,他满头白发和胡须,居住在两层楼阁的寺庙中,还单独建有一间庵舍。他生活简朴,喜欢接待来访的客人,一起煮茶品茗,照顾年幼的弟子,免去他们冬天的蔬菜灌溉劳作。诗人提到,这位小师最近南北游历,彼此之间失去了联系,没有书信往来。整首诗以日常僧人生活为背景,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与思念之情,展现了僧人的淡泊与宁静。
见母之母如见母,恨不百岁还千秋。
此心真似南山石,有酒深如东海流。
毛夫人,秦母母。
德俪中丞真作友,汶也受恩独良厚。
果钱药饵远劳心,衣线谁云不亲手。
砺翁致政方一年,夫人七十开寿筵。
两阶班出诸孙后,百里心悬二卣前。
一词我为汶称祝,二老高堂双碧玉。
庭兰有茁桂亦芳,凤在梧桐鸾在竹。
此有石如龙,天成谅非凿。
是何空洞中,云水起复落。
常疑雷雨时,飞舞出深壑。
作庵者何人,清风宛如昨。
两公固龙德,恨也俱晚作。
秋霖不济旱,千载领馀酌。
方切忧旱怀,行矣予所乐。
江湖极秋波,长歌对冥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