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有石如龙,天成谅非凿。
是何空洞中,云水起复落。
常疑雷雨时,飞舞出深壑。
作庵者何人,清风宛如昨。
两公固龙德,恨也俱晚作。
秋霖不济旱,千载领馀酌。
方切忧旱怀,行矣予所乐。
江湖极秋波,长歌对冥漠。
此有石如龙,天成谅非凿。
是何空洞中,云水起复落。
常疑雷雨时,飞舞出深壑。
作庵者何人,清风宛如昨。
两公固龙德,恨也俱晚作。
秋霖不济旱,千载领馀酌。
方切忧旱怀,行矣予所乐。
江湖极秋波,长歌对冥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卧龙庵”的寺庙,其环境幽静,充满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人以“此有石如龙,天成谅非凿”开篇,赞美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与鬼斧神工之美,石如龙,非人力所能雕琢而成,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着,“是何空洞中,云水起复落”,描述了庵内或庵外的景象,云水在空洞中起起落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继续想象,若是在雷雨之时,庵内的石龙是否会飞舞而出,从深壑中腾空而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幻想色彩。
“作庵者何人,清风宛如昨”,表达了对建造庵堂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庵内清风依旧,仿佛时光未变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一句,将自然与人文之美巧妙融合,展现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
“两公固龙德,恨也俱晚作”,这里提到的“两公”可能是指庵内供奉的两位圣贤,他们拥有龙一样的品德,可惜未能早些出现,为世人带来更多的智慧与启示。这句蕴含了对先贤的怀念与敬仰。
“秋霖不济旱,千载领馀酌”,诗人借自然现象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秋雨虽能缓解干旱,但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希望后世能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方切忧旱怀,行矣予所乐。江湖极秋波,长歌对冥漠”,表达了诗人面对干旱的忧虑,但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态度。他畅游于江湖之间,欣赏着秋天的波光,高声歌唱,面对未知的世界,保持着豁达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人文美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色彩。
狐白之裘紫骝马,鸣鞭东走渔阳野。
自言天子授长缨,明光殿前三使者。
飞檄远度桃花山,昨日辽西校战还。
吹律春风回黍谷,扬旌暮雪洒榆关。
关门一望烟尘色,抵掌志驰伊吾北。
岂独秦人重绕朝,誓令羌虏避充国。
此行不按督亢图,欲画地形取匈奴。
指挥千障铁如意,出入双鞬金仆姑。
骠骑将军绿沈甲,鹴鸠大夫黄石法。
碛里兵屯种玉田,云边燧起弹琴峡。
元戎幕府赠吴钩,太守离歌岐麦秋。
看君归奏称上意,何足道哉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