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屋俛城郭,时览物外清。
闭户纳山影,开窗峰壑生。
青青万古色,众动自虚盈。
颇悟人境里,高怀自纵横。
筑屋俛城郭,时览物外清。
闭户纳山影,开窗峰壑生。
青青万古色,众动自虚盈。
颇悟人境里,高怀自纵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冯一第在明王朝时期,于旦山避暑时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筑屋俛城郭”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身处城市之中,但又渴望逃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接下来的“时览物外清”,则表达了诗人偶尔能从繁忙的生活中抽身,欣赏到外界的清新与宁静。
“闭户纳山影,开窗峰壑生”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通过关闭门窗与外界隔绝,将山的影子收入室内,同时打开窗户,让山峰与山谷的景象仿佛直接出现在眼前。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青青万古色,众动自虚盈”中的“青青万古色”描绘了山林的永恒绿色,象征着自然界的恒久不变与生命的不朽。而“众动自虚盈”则可能是指尽管外界事物不断变化,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却能充盈其中,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颇悟人境里,高怀自纵横”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世俗之中,也能保持高远的胸怀,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冯一第在旦山避暑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和谐共生、内外兼修的生活哲学的追求。
漏尽有行客,袁侯挽不来。
掉头缁尘中,胡为此徘徊。
何处非诗具,螺江如泼醅。
公子亦岂痴,索笑西湖梅。
平生诗书腹,不计簿领材。
噫呜梁父吟,慷慨新丰杯。
梦作方士凫,唤杖听风雷。
何知江东路,瘦马冲尘埃。
君名在吏部,作吏始此回。
兽弱而弩强,蹙缩生自猜。
自猜固如此,一语须君裁。
王事有靡盬,柴车谁当推。
行矣勿告劳,试身文书堆。
高低互腾凌,先后更唱和。
密密骄有馀,斜斜困无奈。
翔空久未集,到地期不堕。
云惜暗遮围,风欺恶掀簸。
林光夜毰毸,瓦色晨玭瑳。
犬喜吠若惊,儿颠走如磨。
体虚君勿嫌,窖实更堪货。
飞逾絮毛弱,藏耐刀斧剉。
三缄桃李蹊,十袭莓苔坐。
填沼害鱼游,封巢妨鹤卧。
经厨忽涣汗,度井翻坎坷。
入水恨先融,沾泥悲易涴。
苦遭柔条翻,故压坚竹破。
已积深可量,方来密难课。
宵明宿雀哗,昼合盘鸱饿。
东日漏微光,穷人起相贺。